4月2日晚,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预防医学赛道)第一轮赛项指导准时在八号楼拉开帷幕。本次赛事吸引了全院22支队伍踊跃报名,参赛队伍围绕环境、职业、营养、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及预防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等预防医学及交叉学科前沿领域展开激烈角逐,生动展现了数智化预防医学创新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耦合,为预防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思维。
赛事采用“双盲抽签+动态答辩”的创新评审模式,各团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背景-技术路线-数智化应用-转化前景”的全链条阐述。由学院各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委组,结合“创新性、可行性、伦理合规性”三维标准等对每个赛项进行综合评价。
参赛项目亮点纷呈,成果丰硕,22支队伍中有7支队伍将预防医学与数智化相结合进行了学科交叉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和类器官构建炎症性肠病食源性风险因子快速筛选平台——以膳食乳化剂为例》团队,巧妙地将机器学习技术与类器官构建相结合,通过构建精准的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炎症性肠病的食源性风险因子,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深度学习致胰岛功能损伤的食源性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平台搭建——以食源性糖基化终产物为例》项目,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对食源性糖基化终产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成功搭建了致胰岛功能损伤的食源性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平台,为食品安全评估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技术助力早期靶点预警》团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设计领域,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药物设计模型,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并进行早期预警,为新药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
这些参赛项目不仅展示了参赛团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也体现了数智化技术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为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燕院长表示22支参赛队伍都表现突出,能够将创新思维引入预防医学实验中,未来学院将紧跟学校数智赋能人才培养的步伐,鼓励教师进行医学数智化学习和研究,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探索“医学+X”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和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增设数智类前沿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具有数智思维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武大智慧。(供稿:公共卫生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