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首页 > 活动动态 > 正文
【2021年“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文学院分论坛】文学院举办“古书制作暨混合式教学探索成果展”时间:2021-05-12

事实上,大家的这次古籍制作作业,何尝不是对当下年轻人所热衷谈论的次元壁的突破?只不过这个次元壁存在于古今之间。振华楼里认真倾听韦胤宗老师讲话的莘莘学子们,听到这种接地气的话语时纷纷会心一笑——确实,在亲手制作古书和参观成果展览、体验拓印技术时,同学们仿佛慢慢走近了那些满身纸墨香的制书工匠,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触摸和感知着中国古人沉潜的匠心与传承的精神。

202142229日,振华楼文学院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书制作展览。展览的内容,由文学院2019级专业必修课《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位授课教师——李寒光、赵昱、韦胤宗共同布置,要求所有同学根据课堂上介绍的古籍装帧形制,自己查阅资料,自学古书制作方法,并动手制作一件书册。他们希望在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之际,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让大家既能加深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知识领会和能力提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又能引导同学们在了解古籍、认识古籍的前提下,增强古籍保护的意识,进而切实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览海报)

22日的开展仪式上,赵昱老师首先向前来观展的师生介绍了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课程活动的设计思路。他解释活动的主题经笥新缃素,芸阁盈诵弦时说:“‘经笥是古代装书的箱子,缃素指代书卷,芸阁为藏书之处,更重要的,文学院的师生应当最爱书也最爱读书,弦歌诵读之声琅琅不辍。

之后,文学院楚静副书记发表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展览在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她强调:此次混合式教学探索成果展是对学院长期以来坚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有力诠释,学院老师和行政人员将会在今后继续坚守这份初心与使命,为我院学子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展示自我,助力推进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学院的建设。

(文学院楚静副书记致辞)

(赵昱老师发言)

当天下午,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品集体亮相,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各种形制的古书整齐陈列在大厅周围,书籍内容的类别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每种书前还有同学们自己撰写的解题,真可谓琳琅满目,场面十分壮观。整个展览期间,不断有院内院外的师生前来观看,驻足之际,赞叹不己,甚至有很多老师专程带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观者正在展览区欣赏)

为提升展览品质,活动还设置了精品展区。十余部内容精审、装帧考究的古籍原本或再造善本,富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赏鉴价值,给参观者带来心灵上的更强烈震撼。

(观展同学面对珍贵的文献实物赞叹不已)

石刻拓印、雕版印刷以及线装书装订等不同体验区域的设置,则使到场师生都能够有机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甚至亲身体验古籍制作的相关工序,感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文化技艺。

(雕版印刷体验区)

(在国学院硕士雷天将学长的指导下,同学自己动手刷印书页)

(武汉大学图书馆丁丽萍老师、袁静老师指导同学们制作线装书)

(石刻拓印体验区)

(文学院古籍所唐佳博士为同学们演示拓印步骤)

429日下午,经笥新缃素,芸阁盈诵弦主题展览正式结束。诸多老师同学再次相聚在振华楼一楼大厅,举行简短而庄重的颁奖仪式。首先,文学院裴亮副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努力和创新,盛赞这是一场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其次由韦胤宗老师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做了活动总结:希望这项作业和这次展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书形制,实实在在地感知古人所读书籍的实际面貌,体验古人的读书场景,进而面对包括古籍在内的厚重的中华文化遗产,充分意识到:第一,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为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没有一个是随意的,而是配合完整的文化环境生长出来的;第二,继承传统文化,不应该是以采蘑菇的方式去吸取营养,而是要有全局观念,打通全局而后去理解局部,才能不让局部细节丢失灵魂。最后,赵昱老师揭晓获奖名单。经过专业教师评定及线上投票,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三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九名、网络投票优秀奖二十名。文学院于亭院长、裴亮副院长,2019级班级导师李广宽、朴婕、韦胤宗、袁劲老师,团委书记鄂茂芳老师,分别为获奖同学颁奖。

(文学院裴亮副院长致辞)

(韦胤宗老师总结)

(在场师生合影留念)

回顾整个活动,李寒光老师感慨到:说实话,作品刚收上来的时候,先是一阵失望和担忧,觉得同学们并没有达到老师预设的要求。但我们逐一翻阅时,的确被同学们认真的态度和细致的心思深深打动了。与真实的古籍相比,这些作品固然还有很多瑕疵,存在一些内容和形制上的错误,但大部分同学都在这次机会和挑战中表现出用心、细心、耐心的精神,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一次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这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一个典型范例。朱宸嘉同学制作的线装手抄明万历本《山家清供》简洁工整、古朴雅致,荣获特等奖。她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为了保证抄录时能还原所选底本的行款和排列效果,我制作了一张画好横向准线的模板纸,相当于每个字都对应了一个小方框,抄写时垫在书叶下方,完成后的版面就更整齐美观……对折每叶时,尽量以版框为对齐的标准,纸边不齐可以稍后裁剪。如果书比较厚,可以把书页分成两三摞来对齐下栏线,合起来时就可以避免一斜到底。考虑到所抄书籍的内容,还绘制了两幅比较贴合内容的线描插图,封面的书名采用了双钩书法,牌记、钤印、版心鱼尾等也可以加入个人设计的小细节,与古籍内容相呼应。二等奖获得者钟宇晴同学表示:老师们布置的这项别出心裁的作业让我有了一次很独特的体验,自己在抄写和制作线装古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一笔一画都是真情的倾注、一针一线都是细致的牵引,也体会到了古人对于知识和书籍的敬畏。感谢老师们的用心和引导,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收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自己动手的实践乐趣!活动志愿者冷寅翼同学则希望这项课程活动可以一直延续并不断创新:这次古籍展览让同学们通过古书制作实践把静态的文献学知识转化为一种真正的专业素养,对我来说,那更是一种内在的文化修养。

当然,正如韦胤宗老师所提醒的,古今次元壁是无法轻轻松松跨越的:站在现代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同学们的眼光总是容易被已有的观念以及习惯所遮蔽、所误导。在古今连接的意义上,古籍是的,但它们永远不会陈旧;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同学们确实是以一种新的感觉、新的观念、新的精神在制作古籍;然而再,也不会、更不应偏离其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希望文学院的我们,都能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出发,成为书籍的传递者、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期待: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撰稿:刘敏

审定:赵昱、李寒光

摄影:钟宇晴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