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中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赴英国阿伯丁大学暑期学校交流项目师生经验分享与行前准备午餐会在振华楼哲学学院B301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慧老师、副院长廖璨璨老师、外事秘书李慧敏老师、本次暑期项目的带队老师程爱丽老师与阿尔什老师以及深度参与往年项目的学生代表黄沐晨、吕奕霖出席午餐会,为参加本次项目的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过去曾多次组织学生出国交流,本次赴阿伯丁大学的暑期项目系学院第二次组织,是以哲学专业为核心的精品交流项目。此次午餐会意在让同学们提前熟悉本次项目,为国际交流做准备,现场气氛活跃,为同学们即将开启的国际交流增添了信心。
午餐会伊始,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慧老师便强调了学院对此次交流项目的重视,鼓励同学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去体验国外的校园生活与学术氛围。此外,刘书记着重强调了出国交流期间的安全。首先是人身安全,保障自己的安全,外出时集体行动;其次是财产安全,保存好个人用品尤其是信用卡,同学之间相互提醒,互相帮助;最后是意识形态安全,明确自己的身份立场,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哲学学院副院长廖璨璨老师同样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本次项目与去年交流一致的延续性的一面以及与过去不同的扩展性的一面。廖老师着重表达了对同学们出国后在交流层面上的期望,她将“交流”分成了几个层面:第一,是专业交流,与阿伯丁大学师生与国内兄弟高校在哲学专业领域的交流切磋。同时,廖老师强调了主动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主动争取、把握机会并珍惜在国外的学习机会,以期实现个人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第二,是文化交流,希望同学们能够融入到国外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体验不同的文化,在对差异性文化的感受与了解中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
外事秘书李慧敏老师回顾了去年的阿伯丁暑校交流项目,并从生活细节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角度,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她提到了乘飞机、过海关以及在英国境内的各方面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向同学们分享了在国外的生活经验,提醒同学们要提前了解相关规定,在交流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准备好应急药物等必需品。同时,李老师也谈到了阿伯丁大学相关教师的热情热心,让同学们不必有语言的顾虑,鼓励同学们大胆交流,缓解了同学们对异国生活的焦虑。
去年参与了阿伯丁暑期项目的学生代表黄沐晨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在学习方面,黄沐晨提到阿伯丁大学的课堂互动性强,老师会提供大量的阅读文献,建议同学们要提前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此外,她还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前在官网中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并利用office hour与老师深入交流。在生活方面,她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购物推荐、公共交通搭乘购票经验等。她还提醒同学们注意银行卡的芯片问题、购买当地电话卡以及准备插座转换器等。黄沐晨通过分享自己的交流经历,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学习交流图景。
同样作为学生代表的吕奕霖同学则对行程安排、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在行程安排上,她表示要提前熟悉阿伯丁大学对暑期项目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及时查看并回复邮件,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对于集体活动要记准时间并提前到达,展现中国学生的良好素质。在学习上,她强调了要认真上课、提前阅读材料以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珍惜这次交流机会来提升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生活方面,她建议同学们可以联系武汉大学在孔子学院的老师寻求帮助,同时,在出行前提前了解当地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本次暑期交流项目的带队老师程爱丽老师与阿尔什老师则分别从沟通和报销等方面给出了建议。程老师表示,同学们在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时,可以在群里私信提问,以便及时解决问题。阿老师则提醒同学们好好保存往返登机牌,以便回国后的报销事宜,并且强调了同学们在交流期间遇到问题一定要向老师说明,共同克服所有困难。
此次阿伯丁大学暑期项目经验交流分享午餐会,宛如一场及时雨,为即将踏上异国征程的同学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从安全注意事项到生活小贴士,从学术交流到文化体验,老师与同学们事无巨细地分享让同学们对行前的准备更加清晰,对出行的目的更加明确。这不仅是一场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鼓励和思想的启迪。这次会议让同学们在出发前便对即将面临的一切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以便同学们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国际交流之旅。相信在学院的精心组织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定能在这次国际交流中收获满满,为自己的学术之路和人生篇章增添绚丽难忘的一笔。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