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涵一、吴巧玉、娄永力、冯博)2021年5月27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332会议室召开了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姜昕、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训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学院督导、各系正副主任及支部书记、学院各课程组负责人、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负责人等29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刘伟主持。
梁涛致欢迎词
梁涛首先致欢迎词。她表示学院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党政联席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专题研讨。她还指出,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即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做课程思政?如何做课程思政?针对上述问题,学院首先要坚持党委的领导,加强全院工作的统筹联动,尤其是要将学院的管理队伍纳入到课程思政工作中进来。此外,学院还建立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进学院基础课程的思政改革,挖掘两个一级学科的思政内涵,对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挖掘,将我院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姜昕介绍学校相关政策
姜昕随后传达了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工作的会议精神,介绍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姜昕认为当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将课程思政工作提于高位,积极探索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姜昕还强调,课程思政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对老师的“传道授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会议分五个主题进行讨论发言。
一、本科专业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各专业负责人介绍课程思政推进情况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陈刚老师认为政治学是一门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学科。在高校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强调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密不可分,强调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品德和“三观”的形塑作用。因此,就政治学专业的教学而言,充分挖掘相关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陈老师进一步从专业教学的角度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强调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思政引导,并进一步指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未来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推进方向。
国际关系学系冯存万老师认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学科特色,抓紧主线、分层次、分步骤地设计相应的建设路径,并根据外交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冯老师指出,建设好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是推动课程思政的基础平台,在课程建设中提升专业教育的思想层次是主要抓手,在思想引领的基础上强化师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格局是主要目标。他详述了外交学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表示将进一步顺应教育改革思路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思想引领。
公共事业管理系孙菊老师就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她认为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授课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重要性,才能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实施。孙老师提出可以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划分好课程分组,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思政解读,提倡按照学科的发展逻辑对思政元素进行提炼梳理并深入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院示范课程的建设和推进。
行政管理系王少辉老师从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方案。首先在工作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工作机制,与学校、学院的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同时对标各项要求,查漏补缺。在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针对性修订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在内容体系的建设上,应大力开展教学研讨,提升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形成共识,加强校院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孟颖颖老师认为课程思政的建设还需要有好的教材和好的课程,她结合社会保障专业的教材发展过程进行解读,强调课程和教材的育人功能。孟老师认为,要在尊重学科专业和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重视课程案例选取和对学生的引导。同时重视实践教育,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最后孟老师强调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打造学科发展共同体,发挥优势专业的品牌效应。
二、课程组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各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思政推进情况
政治学原理课程组叶娟丽老师结合三全育人的主体框架讲述了政治学原理这门课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叶老师认为政治学原理作为大类平台课,其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看法与今后的学习。叶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本课程组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首先是全员育人,要调动知识结构各异的老师共同参与建设;其次是全程育人,将课程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后,例如通过读书会、学术演讲等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最后是全课程育人,强调要通过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课程组邢瑞磊老师从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分析阐述如何更好地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全球治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课程组和课程体系,需要加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其内涵;需要引导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以外交学专业知识作为规范,在多元氛围中进行批判反思;同时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如邀请国际组织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进课堂,加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现实感。
当代卫生管理专题课程组夏冕老师认为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使命感和科学精神,这恰好与课程思政的理念相互契合。她强调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程上介绍国情,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今后的课程建设将着眼于实践性建设,推进研究平台与研究问题的结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常荔老师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作业详述了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经验,推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推动课程内容与思政建设相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深化学生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在实践作业上,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组薛惠元老师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经验融入课程讲授、深化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做法。通过对本课程组教学工作的介绍,薛老师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和思想指导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
三、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介绍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推进情况
获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两位老师结合项目建设发表自己的意见。田蕴祥老师强调课程思政教改要做到“三个结合”:首先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相结合,本科生重点关注案例启示,研究生着眼于学术研究;其次是专业课与通识课相结合,通过通识课将课程思政的种子散播出去,通过专业课让种子生根发芽;最后是一般生和在职生相结合,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田老师还分别从个人角度、组织角度、社会角度和国家角度四个层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解读。
朱海英老师首先提到了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朱老师认为要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讲授前要先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进行调查了解;课程中要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摩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强调问题导向,强化思想引领,但也要看到实践中蕴含的问题,避免学习实践流于形式。
四、如何加强学院课程思政方面的相关督导?
教学督导提出对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
院督导程保平老师提出在课程思政建设上部分教师还未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同时表示督导组将进一步做好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服务工作;此外院内教师在课堂上的技术问题和实际操作问题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院督导上官莉娜老师首先指出了课程思政的含义。强调每个专业都能找到思政结合点并进行专业呈现,提升课程教育的辐射性;其次强调专业知识的独特性,学院要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思政项目;最后上官老师指出,院督导组会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希望各位老师能更多思考如何实现专业和思政的有机结合,在保证学科的独立性和学术精神的同时实现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五、课程思政中心如何与学院加强协同?
陈训威表示期待学院在“示范专业”建设上取得突破
陈训威就“校课程思政中心如何与学院一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表讲话。陈老师表示,中心会以课程思政工作坊为平台,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双向交流沟通,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帮助政管院专业课教师找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期待政管院在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上取得突破,成为率先实现专业内课程思政“层次递进”目标的示范学院。
刘伟总结发言
刘伟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具备政管院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讨论会,同时也是政管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研讨会。既从宏观上、思路上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又深入专业、深入课程挖掘内生机制。各位老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经验和体会,让每位与会人员都有所启发和收获。他同时表示学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本科生院、学校课程思政中心的交流与合作,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相关工作。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