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 混合设计 以用促学
——论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
文学院 王统尚
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工具课,但其课程内容距离现代社会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产生切身体验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以应用促进学习,通过整合学习资源、改进教学策略、设计创意作业、丰富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造,使学生有了独特的古代汉语学习体验,提升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古代汉语;主动学习
一、引言
大学是英才荟聚的地方,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青年人群体。这个群体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敏捷,他们还富有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要去匠气增灵气,要抓重点剖疑点,要用系统条理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创新创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①],教师也应遵循教育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要给学生轻微的不适感,让他们体验“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就感。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也是他们学习古文字学、语言学概论、汉语史、历史语言学、古代文学等课程的必修工具课。能考进大学的大学生,都是经历过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高材生,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其古代汉语知识呈碎片化分布,未能深入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有待跨越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古代汉语的知识系统,并转化为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目标: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使学生学会使用古代汉语工具书,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诗律词律及对联格律、训诂、校勘、文白互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能力目标: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把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贯彻“动手动脑,学用结合”的原则,在传统中创新,在结合中创造,在探索中创业。既讲解理论知识,也重视在实践训练中巩固所学知识、施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③情感目标:第斯多惠说过:“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了有用、有趣、有内涵的古代汉语之后,能够解字、析文、通经、明理,从而领略中国古代语言的恒久魅力,以无比的自豪感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教学思路与方法
古代汉语课程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解说字形、分析文章为手段,以会通经典、阐明义理为目的,教学过程注重“动手动脑,活用活用”,教学内容力求有用、有趣、有内涵,从而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语言的恒久魅力。为了实现这一思路,我们整合学习资源、改进教学策略、设计创意作业、丰富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造。
1.整合学习资源:①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口耳相传,学习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2013年是中国MOOC元年,自此以后,网上课程建设风生水起。古代汉语课程适应这种世界范围内教学方式变革的大趋势,积极建设并建成了“古代汉语”慕课一门,2018年9月同时上线学校在线教学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至今已完整运行四轮,并荣获首届“中国最美慕课”二等奖。截至2020年9月20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累计选课人数78016人,本校在线教学平台点击访问量超过65万人次。我们充分利用慕课这个线上教学资源,实现了处处皆可预习、学习。同时,我们还建设了课程QQ群,与学生在线直接交流,在群内上传学习资料。②线下学者资源:我校有优秀敬业的学者队伍,请他们参与到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多次带领学生拜访我校人文资深教授宗福邦先生,邀请宗先生走进课堂给学生讲求学与治学的心得,邀请文学院院长涂险峰教授、副院长萧红教授,以及萧国政教授、肖圣中副教授、阮桂君副教授等多位教师参与学生作业的展示教学活动,广受师生好评。③线下其他资源:我校地处省会,博物馆藏品丰富,是难得的古代汉语教学资源。我曾经带学生到湖北省博物馆现场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古代的礼乐文化;带学生到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进行拓碑与活字印刷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改进教学策略:古代汉语课程虽然有96学时,但是实际讲授起来学时远远不够,光是一个长篇文选可能就要讲几个课时。怎么办?只能适应新的教学变革,改进教学策略,开展混合式教学试验,“向互联网要学时,用信息化改模式,课前课中课后学生都要动起来”(蒋建伟语)[②]。在建设古代汉语慕课时,哪些内容放线上学生自学,哪些内容放线下课堂讲授,我都仔细斟酌、通盘考虑,一体设计。为此,我新做了线上60讲PPT讲义,含710张幻灯片。新下载古文字图片15148个,其它图片逾500张。为每讲线上视频编制随堂测验题5个,讨论题3个,为每单元线上内容编制单元测验题20个(单选、多选、判断)。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线上视频教学内容、做测验题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学完课堂内容之后,再通过参加线上讨论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这样我就可以在课堂教中抓重点剖疑点,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登上台、做展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请进来”就是请学者到课堂讲专题,“走出去”就是带学生到博物馆等地方进行现场教学,“登上台”就是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学习小组的作业,“做展览”就是把学生的优秀作业集中办展览。这种一体打通、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教学策略已经在古代汉语课程见效。
3.设计创意作业: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个“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灌输再多的知识点也比不上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和创造的兴趣。在古代汉语课程中,我主要采取设计创意作业的形式来影响学生去创新、创意、创造。在教授古文字的构造规律时,我先让学生摹写,再让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古文字活学活用1.0版是用古文字书写明信片,古文字活学活用2.0版是以一个古文字为主题手绘古文字明信片,古文字活学活用3.0版是学生用双手把古文字立体化塑造出来。除此之外,我们的创意作业还有赏析景点对联,创作以学校人、事、景、物为主题的对联,组成学习小组用多种方言朗诵古诗词,寻找街头及影视作品中简体字繁体字误用案例,等等。这些创意作业学生都“玩”得不亦乐乎,也被各大媒体注意到并广为报道、转载。
4.丰富评价手段: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相关知识,并在中间或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的组织实施至关重要。为此,我学习了雨课堂、学习通的使用方法并将它们应用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即时测验、即时掌握、即时调整。另外,充发利用线上教学的互评模式,把一些小作业交给学生互评互改,以此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5.运用信息教学。古代汉语课程要解字、析文、通经、明理,要让学生掌握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知识,通过“学中用,用中学”,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简单,因为古代汉语并不是活在当代的语言,它离当代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使用恰当而适度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实际教学中,古文字、古音韵、诗律的拗救、对联的马蹄韵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这些部分使用了动画展示和影像资料,以求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讲清楚这些知识点。我们在慕课中,把“兵、武、戍、伐、戒”几个字的古文字形做成了二维小动画,放在一起展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效果比较好;在讲古音韵时通过播放方言影像资料,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什么是入声;在讲诗律和联律时,通过小动画实现符号的出现与消失,比较生动地展示了其中的规律。另外,在教学的评价手段方面,我还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通、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的进度、学生学习的共同疑点。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些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工作量,也使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更全面,更量化。与为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课程实施混合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高出10%左右,课程的诸多创意教学活动也被学校校报、学校官微、武汉教育电视台、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仅2019年手塑古文字的一篇报道,在学校官方微信的访问量就有1.2万人。
古代汉语课程设计的新颖独特之处主要在于教学全程力求有用、有趣、有内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服务,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相辅相成,协同育人。把腾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创意作业并展示他们的作品。2009-2013年,学生创作了1600多副对联,我精选其中的120副编成了学生原创对联作品选,又从中挑选30副在学校办了书法对联展;2014、2015年,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言古诗词朗诵,学生们做出了不少质量很高的视频和PPT;2016-2019年,布置学生完成古文字活学活用作业,学生们做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作品。这种“学了用,用中学”的教学模式,既是任务驱动,也是体验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协同合作,养成了在传统文化中创新、在学用结合中创造、在探索合作中创业的意识,完成了高难度的挑战。(下图为学生原创手绘明信片)
古代汉语课程的借鉴及推广价值是很大的。我们这个课程人数并不少,4个教学班160多个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像这样的教学班在全国高校中是很常见的。怎么样把让这么多人动起来,怎么样让知识真正进了这么多人的脑子,怎么样让这么多人把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尝试,不过这个尝试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是能够被其他高校和老师借鉴并推广的。这种借鉴不仅仅在古代汉语课堂,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中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关键字就是有用、有趣、有内涵,动手动脑,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只要抓住了这些字眼,用心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创意作业,学生一定会被吸引,并乐在其中。
四、混合式教学章节内容设计——以古文字教学单元为例
(一)章节教学基础与教学目标
章节内容:汉字的产生、演变及构造规律
前导内容:甲骨卜辞选读、金文选读
章节目标:在甲骨文、金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线上视频和线下讲解练习,理解汉字的性质、产生和演变过程,理解并掌握东汉许慎给“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下定义和例字,掌握常见的典型“六书”例字古文字形体并能对它们进行形体结构分析。能够有意识在之后文选的学习中对相关文字的形体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古籍的词义,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献。养成利用古文字创造文化创意产品的意识和初步制作能力。
章节对课程目标的贡献: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顺序是语义、语音、字形,而后代人们分析理解文献的顺序则是从字形入手,即形、音、义。字形分析对汉字字义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汉时期产生的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字解》是利用字形来解释字义的典型代表。学完本章节,体验先人创制汉字的神奇与伟大,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有助于驱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学生系统地掌握汉字构造规律等知识,将为之后学习训诂部分的“形训”奠定基础,为利用字形分析帮助理解文选奠定基础。通过摹写及设计创作古文字创意产品,形成活学活用的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章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章节教学内容:人类文字的起源;人类几种主要的早期文字;几种汉字起源说(八卦说、结绳说、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图画说);汉字的主要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传统的汉字构造规律学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当今学术界的构形分析研究法及对“六书”理论的重新认识。
章节教学资源的选取、制作与使用:①利用中研院字形研究平台“小学堂”,下载高清古文字PNG图片,网上搜索与汉字本义相关的图片,制作教学PPT和教学动画;②推荐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的“汉语多功能字库”和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帮助学生拓展学习与自我学习;③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三门慕课相关内容让学生预习、自学:《古代汉语》课程第二单元“出土文献甲金文选读”与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文字与词汇基础”、《古文字学》第十单元“古文字学之古文字形体结构”、《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第十二单元“六书”。④教师本人自制“古文字临摹”表3页,列出常见典型古文字字形231个,让学生摹写练习。
(三)章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开展混合式教学。主要过程是:
①线上预习与自学: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古代汉语》、《古文字学》、《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三门慕课相关内容让学生预习、自学。
②线下课堂讲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重点阐释、讨论“六书”理论的内涵、价值与适用性。
③布置学生摹写“古文字临摹”(231个古字形)作业,学生完成之后扫描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进行互评互改。
④学生线上自我测验与课前测验结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⑤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生即将遗忘时让学生对照“古文字临摹”表,利用线上工具“汉语多功能字库”和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查询231个古字形的构形分析,以及字形与意义的关联。
⑥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布置古文字活学活用作业“手塑古文字”。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自选甲骨文、金文或小篆作为本小组的主题汉字,发挥想象力,用橡皮泥、粘土、陶土等任意材料把古文字塑出来。小组成员要对手塑古文字作品进行综合设计,做到科学、美观、方便移动和展示。要求用图画或文字把古文字的造字意图和文化内涵解释出来,配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古诗词、对联、三行诗、新诗等。古诗词、对联、三行诗、新诗等文学作品最好是原创。并配以解说视频和音频。
⑦把“手塑古文字”作品照片、解说视频(音频)上传到本校在线教学平台,供同学们互相切磋学习。
(在线平台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原创手塑古文字作品“卿”字陶罐)
⑧线下组织举办“手塑古文字”文化创意作品展。让学生负责把自己小组的组品展示、讲解给观众,把所学文字知识普及给其他人,体验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018级本科生在文学院大厅内举办展览,展示讲解自己的手塑古文字作品)
(四)章节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
本章节评价与反馈方式主要有:
①线下课前背诵六书定义,黑板上识写古文字形并用六书理论分析;
②线下用雨课堂、学习通等辅助手段开展即时测验与反馈;
③线上教学用互相观摩手塑古文字作品、互评互改古文字临摹作业、线上单元测验题与讨论题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养成情况;
④线下举办“手塑古文字”文化创意作品展,察看小组同学对本组作品的熟悉程度、讲解深度、拓展广度,以及专家组和观众对小组作品的评价。
(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本章节适度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教学。所涉及的技术有PPT简易动画、flash二维动画(请专门公司少量制作),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雨课堂、学习通,所借助的学习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中研院“小学堂”网站、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的“汉语多功能字库”、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主要用这些软件或平台制作呈现教学内容,测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开展线上预习、自学与讨论拓展。
(六)教学效果与特色创新
本章节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形成了“活学活用,学习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自信心。举办的“手塑古文字”展览吸引了校内外大批观众,活动也被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信的阅读量达到了1.2万人)、学校英文网站、楚天都市报、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院内师生对活动和学生作品赞不绝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自信心。
本章节的特色创新之处在于线上线下一体设计,高度混合。线上为辅,线下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讲解重点,讨论疑点,解决难点,挑战高点,打好知识基础。之后再通过“古文字临摹”常规作业和“手塑古文字”创意作业让学生学了用,用中学,讲练结合,动手动脑,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等教育教学原则融入特色教学活动设计之中,让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创意作业,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①]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阐述“最近发展区”概念时提出了这一论断。
[②]语出上海交通大学蒋建伟教授2019年6月8日的PPT报告《优化教学设计,打造混合式金课》。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