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首页 > 活动动态 > 正文
【“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文学院分论坛】线上线下 混合设计 以用促学时间:2020-10-02

 线上线下 混合设计 以用促学


——论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


文学院 王统尚

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工具课,但其课程内容距离现代社会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产生切身体验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以应用促进学习,通过整合学习资源、改进教学策略、设计创意作业、丰富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造,使学生有了独特的古代汉语学习体验,提升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古代汉语;主动学习

一、引言

大学是英才荟聚的地方,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青年人群体。这个群体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敏捷,他们还富有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要去匠气增灵气,要抓重点剖疑点,要用系统条理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创新创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师也应遵循教育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要给学生轻微的不适感,让他们体验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就感。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也是他们学习古文字学、语言学概论、汉语史、历史语言学、古代文学等课程的必修工具课。能考进大学的大学生,都是经历过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高材生,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其古代汉语知识呈碎片化分布,未能深入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有待跨越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古代汉语的知识系统,并转化为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使学生学会使用古代汉语工具书,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诗律词律及对联格律、训诂、校勘、文白互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把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贯彻动手动脑,学用结合的原则,在传统中创新,在结合中创造,在探索中创业。既讲解理论知识,也重视在实践训练中巩固所学知识、施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情感目标:第斯多惠说过: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了有用、有趣、有内涵的古代汉语之后,能够解字、析文、通经、明理,从而领略中国古代语言的恒久魅力,以无比的自豪感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教学思路与方法

古代汉语课程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解说字形、分析文章为手段,以会通经典、阐明义理为目的,教学过程注重动手动脑,活用活用,教学内容力求有用、有趣、有内涵,从而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语言的恒久魅力。为了实现这一思路,我们整合学习资源、改进教学策略、设计创意作业、丰富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造。

1.整合学习资源: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口耳相传,学习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2013年是中国MOOC元年,自此以后,网上课程建设风生水起。古代汉语课程适应这种世界范围内教学方式变革的大趋势,积极建设并建成了古代汉语慕课一门,20189月同时上线学校在线教学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至今已完整运行四轮,并荣获首届中国最美慕课二等奖。截至2020920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累计选课人数78016人,本校在线教学平台点击访问量超过65万人次。我们充分利用慕课这个线上教学资源,实现了处处皆可预习、学习。同时,我们还建设了课程QQ群,与学生在线直接交流,在群内上传学习资料。线下学者资源:我校有优秀敬业的学者队伍,请他们参与到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多次带领学生拜访我校人文资深教授宗福邦先生,邀请宗先生走进课堂给学生讲求学与治学的心得,邀请文学院院长涂险峰教授、副院长萧红教授,以及萧国政教授、肖圣中副教授、阮桂君副教授等多位教师参与学生作业的展示教学活动,广受师生好评。线下其他资源:我校地处省会,博物馆藏品丰富,是难得的古代汉语教学资源。我曾经带学生到湖北省博物馆现场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古代的礼乐文化;带学生到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进行拓碑与活字印刷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改进教学策略:古代汉语课程虽然有96学时,但是实际讲授起来学时远远不够,光是一个长篇文选可能就要讲几个课时。怎么办?只能适应新的教学变革,改进教学策略,开展混合式教学试验,向互联网要学时,用信息化改模式,课前课中课后学生都要动起来(蒋建伟语)[]。在建设古代汉语慕课时,哪些内容放线上学生自学,哪些内容放线下课堂讲授,我都仔细斟酌、通盘考虑,一体设计。为此,我新做了线上60PPT讲义,含710张幻灯片。新下载古文字图片15148个,其它图片逾500张。为每讲线上视频编制随堂测验题5个,讨论题3个,为每单元线上内容编制单元测验题20个(单选、多选、判断)。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线上视频教学内容、做测验题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学完课堂内容之后,再通过参加线上讨论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这样我就可以在课堂教中抓重点剖疑点,还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登上台、做展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请进来就是请学者到课堂讲专题,走出去就是带学生到博物馆等地方进行现场教学,登上台就是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学习小组的作业,做展览就是把学生的优秀作业集中办展览。这种一体打通、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教学策略已经在古代汉语课程见效。

3.设计创意作业: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个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灌输再多的知识点也比不上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和创造的兴趣。在古代汉语课程中,我主要采取设计创意作业的形式来影响学生去创新、创意、创造。在教授古文字的构造规律时,我先让学生摹写,再让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古文字活学活用1.0版是用古文字书写明信片,古文字活学活用2.0版是以一个古文字为主题手绘古文字明信片,古文字活学活用3.0版是学生用双手把古文字立体化塑造出来。除此之外,我们的创意作业还有赏析景点对联,创作以学校人、事、景、物为主题的对联,组成学习小组用多种方言朗诵古诗词,寻找街头及影视作品中简体字繁体字误用案例,等等。这些创意作业学生都得不亦乐乎,也被各大媒体注意到并广为报道、转载。

4.丰富评价手段: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相关知识,并在中间或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的组织实施至关重要。为此,我学习了雨课堂、学习通的使用方法并将它们应用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即时测验、即时掌握、即时调整。另外,充发利用线上教学的互评模式,把一些小作业交给学生互评互改,以此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5.运用信息教学。古代汉语课程要解字、析文、通经、明理,要让学生掌握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知识,通过学中用,用中学,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简单,因为古代汉语并不是活在当代的语言,它离当代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使用恰当而适度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实际教学中,古文字、古音韵、诗律的拗救、对联的马蹄韵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这些部分使用了动画展示和影像资料,以求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讲清楚这些知识点。我们在慕课中,把兵、武、戍、伐、戒几个字的古文字形做成了二维小动画,放在一起展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效果比较好;在讲古音韵时通过播放方言影像资料,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什么是入声;在讲诗律和联律时,通过小动画实现符号的出现与消失,比较生动地展示了其中的规律。另外,在教学的评价手段方面,我还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习通、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的进度、学生学习的共同疑点。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些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工作量,也使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更全面,更量化。与为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课程实施混合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高出10%左右,课程的诸多创意教学活动也被学校校报、学校官微、武汉教育电视台、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仅2019年手塑古文字的一篇报道,在学校官方微信的访问量就有1.2万人。

古代汉语课程设计的新颖独特之处主要在于教学全程力求有用、有趣、有内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服务,线上为辅,线下为主,相辅相成,协同育人。把腾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创意作业并展示他们的作品。2009-2013年,学生创作了1600多副对联,我精选其中的120副编成了学生原创对联作品选,又从中挑选30副在学校办了书法对联展;20142015年,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言古诗词朗诵,学生们做出了不少质量很高的视频和PPT;2016-2019年,布置学生完成古文字活学活用作业,学生们做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作品。这种学了用,用中学的教学模式,既是任务驱动,也是体验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协同合作,养成了在传统文化中创新、在学用结合中创造、在探索合作中创业的意识,完成了高难度的挑战。(下图为学生原创手绘明信片)

http://ugs.whu.edu.cn/__local/A/98/EC/DDA725F8008D9E907EFE187DB6E_B67FA917_28BF.jpg

http://ugs.whu.edu.cn/__local/5/91/6D/53314112D4C5FD4E539A4645D9E_B7CA145F_1C04.jpg


古代汉语课程的借鉴及推广价值是很大的。我们这个课程人数并不少,4个教学班160多个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像这样的教学班在全国高校中是很常见的。怎么样把让这么多人动起来,怎么样让知识真正进了这么多人的脑子,怎么样让这么多人把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尝试,不过这个尝试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是能够被其他高校和老师借鉴并推广的。这种借鉴不仅仅在古代汉语课堂,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中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关键字就是有用、有趣、有内涵,动手动脑,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只要抓住了这些字眼,用心选择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创意作业,学生一定会被吸引,并乐在其中。

四、混合式教学章节内容设计——以古文字教学单元为例

(一)章节教学基础与教学目标

章节内容:汉字的产生、演变及构造规律

前导内容:甲骨卜辞选读、金文选读

章节目标:在甲骨文、金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线上视频和线下讲解练习,理解汉字的性质、产生和演变过程,理解并掌握东汉许慎给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下定义和例字,掌握常见的典型六书例字古文字形体并能对它们进行形体结构分析。能够有意识在之后文选的学习中对相关文字的形体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古籍的词义,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献。养成利用古文字创造文化创意产品的意识和初步制作能力。

章节对课程目标的贡献: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顺序是语义、语音、字形,而后代人们分析理解文献的顺序则是从字形入手,即形、音、义。字形分析对汉字字义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汉时期产生的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字解》是利用字形来解释字义的典型代表。学完本章节,体验先人创制汉字的神奇与伟大,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有助于驱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学生系统地掌握汉字构造规律等知识,将为之后学习训诂部分的形训奠定基础,为利用字形分析帮助理解文选奠定基础。通过摹写及设计创作古文字创意产品,形成活学活用的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章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章节教学内容:人类文字的起源;人类几种主要的早期文字;几种汉字起源说(八卦说、结绳说、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图画说);汉字的主要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传统的汉字构造规律学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当今学术界的构形分析研究法及对六书理论的重新认识。

章节教学资源的选取、制作与使用:利用中研院字形研究平台小学堂,下载高清古文字PNG图片,网上搜索与汉字本义相关的图片,制作教学PPT和教学动画;推荐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的汉语多功能字库和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帮助学生拓展学习与自我学习;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三门慕课相关内容让学生预习、自学:《古代汉语》课程第二单元出土文献甲金文选读与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文字与词汇基础、《古文字学》第十单元古文字学之古文字形体结构、《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第十二单元六书教师本人自制古文字临摹3页,列出常见典型古文字字形231个,让学生摹写练习。

(三)章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开展混合式教学。主要过程是:

线上预习与自学: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古代汉语》、《古文字学》、《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三门慕课相关内容让学生预习、自学。

线下课堂讲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重点阐释、讨论六书理论的内涵、价值与适用性。

布置学生摹写古文字临摹231个古字形)作业,学生完成之后扫描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进行互评互改。

学生线上自我测验与课前测验结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生即将遗忘时让学生对照古文字临摹表,利用线上工具汉语多功能字库和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查询231个古字形的构形分析,以及字形与意义的关联。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布置古文字活学活用作业手塑古文字。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自选甲骨文、金文或小篆作为本小组的主题汉字,发挥想象力,用橡皮泥、粘土、陶土等任意材料把古文字塑出来。小组成员要对手塑古文字作品进行综合设计,做到科学、美观、方便移动和展示。要求用图画或文字把古文字的造字意图和文化内涵解释出来,配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古诗词、对联、三行诗、新诗等。古诗词、对联、三行诗、新诗等文学作品最好是原创。并配以解说视频和音频。

手塑古文字作品照片、解说视频(音频)上传到本校在线教学平台,供同学们互相切磋学习。

http://ugs.whu.edu.cn/__local/5/7A/40/ECFB1469B5CF3D1471070883694_6BD8588B_1B82.jpg

      

http://ugs.whu.edu.cn/__local/9/8C/C4/1354727FBA69A1A6E19713E1CDA_0E475752_16A1.jpg

(在线平台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原创手塑古文字作品字陶罐)

线下组织举办手塑古文字文化创意作品展。让学生负责把自己小组的组品展示、讲解给观众,把所学文字知识普及给其他人,体验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http://ugs.whu.edu.cn/__local/9/96/33/FA29A74923BB25B0009033DC97A_547B3E00_6372.jpg

2018级本科生在文学院大厅内举办展览,展示讲解自己的手塑古文字作品)

(四)章节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

本章节评价与反馈方式主要有:

线下课前背诵六书定义,黑板上识写古文字形并用六书理论分析;

线下用雨课堂、学习通等辅助手段开展即时测验与反馈;

线上教学用互相观摩手塑古文字作品、互评互改古文字临摹作业、线上单元测验题与讨论题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养成情况;

线下举办手塑古文字文化创意作品展,察看小组同学对本组作品的熟悉程度、讲解深度、拓展广度,以及专家组和观众对小组作品的评价。

(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本章节适度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教学。所涉及的技术有PPT简易动画、flash二维动画(请专门公司少量制作),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雨课堂、学习通,所借助的学习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校在线教学平台、中研院小学堂网站、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电算研究中心的汉语多功能字库、综合学习平台国学大师。主要用这些软件或平台制作呈现教学内容,测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开展线上预习、自学与讨论拓展。

(六)教学效果与特色创新

本章节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形成了活学活用,学习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自信心。举办的手塑古文字展览吸引了校内外大批观众,活动也被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信的阅读量达到了1.2万人)、学校英文网站、楚天都市报、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院内师生对活动和学生作品赞不绝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自信心。

本章节的特色创新之处在于线上线下一体设计,高度混合。线上为辅,线下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讲解重点,讨论疑点,解决难点,挑战高点,打好知识基础。之后再通过古文字临摹常规作业和手塑古文字创意作业让学生学了用,用中学,讲练结合,动手动脑,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等教育教学原则融入特色教学活动设计之中,让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创意作业,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阐述最近发展区概念时提出了这一论断。

[]语出上海交通大学蒋建伟教授201968日的PPT报告《优化教学设计,打造混合式金课》。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