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二十年青教赛映象|对话杜莉:一切源于热爱
  发布时间:2020-05-08 | 所属部门:


 

教师简介


(杜莉老师个人照片)

 

杜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2015年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及湖北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被授予珞珈杰出女性称号,2018年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008年,杜莉老师斩获武汉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佳绩。

 

 

此次访谈,教发中心邀请到杜莉老师为我们分享她与青教赛的故事,并展开了一场关于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讨。天生为人师的杜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着怎样的想法与经验?让我们以此篇访谈为契机,走近杜老师,了解倾听她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与心得。

 

我与青教赛

 

教发中心:可以分享一下您参加青教赛的那次经历吗?您怎样评价自己当时的表现?

 

杜莉:我20067月博士毕业留校,2008年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实初站讲台不久。虽然当时我也使出了洪荒之力,但现在回想起来,青涩稚嫩之处真是随处可见。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评分项是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美观、规范,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用PPT辅助教学了,平时上课很少板书。所以,那时真不知道什么叫做板书设计,而且比赛时间本来就很有限,我甚至觉得板书会占用时间,但总得意思意思,于是我整场比赛就在黑板上写了4个字——萨缪尔森(一位经济学家的名字),以为这就叫板书了。现在想起来,自己都会笑,不知道当时宽容的评委在这一项给了我几分。

 

2012年杜莉老师获全国青教赛一等奖)

 

后来,参加了省赛、国赛,在评委、教练、师长们的悉心指导下,在与同辈们的切磋交流中,我才知道教学板书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它的某些功能是PPT无法完全取代的。例如:板书的持久性、示范性和及时改进功能,能够让学生反复感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注意,也就碾压PPT的短暂性和局部性。教学板书并不是黑板上有字这么简单,也不是教师的随性而写,而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板书做通盘考虑。这一堂课要板书哪些内容,板书的内容安排在黑板的哪个位置,先板书什么,后板书什么,哪些应该保留到讲课终了,哪些可以作为临时板书随写随擦,都要做精心的设计。

 

所以,我很感谢青教赛,感谢在备赛、参赛过程中遇到的年长的、年轻的,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老师们,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使我在教学的道路上更快步入了正轨。

 

教发中心:您有没有一些备赛经验或技巧分享给准备参加青教赛的青年教师?

 

杜莉:我确实是在教学竞赛中一路成长的。如果说有什么竞赛心得的话,我想总结为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能出彩。就跟体操、跳水比赛一样,有些规定的动作必须确保不失误,比如:几个跟头、几个转体;还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落地要稳、水花要小等等。但是,如果想要得高分,你也得来几个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之类的动作才能把难度系数打上去。

 

(杜莉老师与学生的合照)

 

教学竞赛也是一种竞赛,既然是竞赛,就有规则。教学竞赛对于教学的规范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评分表中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教姿教态等教学中的规定动作不仅赋予了不同比重的分值,还有详细的评分要点,它要求参赛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遵循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原则与方法,展现出教学应有的规范性。所以,参赛教师在赛前要吃透竞赛规则,并不仅仅因为那个规则关乎你的成绩,还因为它其实就是我们本应恪守的日常教学规范。我记得2010年参加学校推荐湖北省青教赛选手的选拔赛,选拔结束后,我接到了一位评委老师的电话,应该是我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在肯定了我的参赛表现之后语重心长地提醒我:杜莉,你今天上午穿的那件衣服太随意了,如果到省里参赛绝对不能那样穿。至今我对那通电话仍记忆犹新,其实,我并不认识这位评委,也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我非常感念这位老师。就在那一瞬间,他对教学规范细致入微的坚持影响了我后面的比赛,乃至我日后的教学。

 

当然,如果在教学中只求规范,毫无个性,也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评分表的最后一项通常就是教学特色,这是个加分项。它要求教师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等蕴于教学过程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展现出教学的创新性。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教师,就能讲出不一样的效果;同样一个例子,放在前面讲和放在后面讲,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但万变又不离其宗,换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第一个,是理念、是原则;第二个,是技巧、是策略。教学要讲求道术合一。在教学竞赛中,既要力求展现教学内容之实、教学方法之巧、教学呈现之美,更要突出教学理念之新。由此,推及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如何在教学中既力求规范又有所创新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018年杜莉老师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

 

教发中心:您怎样看待教学竞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杜莉:教学竞赛与日常教学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区别,二者在对待教学的态度、教学的基本程序、原则、方法和技巧上是一致的、是相通的。举办教学竞赛的目的原本也是为了促进日常教学水平的提升。功夫在平时,如果我们平时认认真真地对待了教学,就不愁比不好一场赛。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拿出每一次参加教学竞赛的认真劲儿去对待日常教学,到平时的课堂上展示出我们在赛场上的精神状态与竞技水平,那就不愁上不好一门课。可是,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吗?如果没有,那正好说明咱们的教学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发中心:您怎样理解以赛促教

 

杜莉教学竞赛以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为高等教育回归本科教学营造氛围。高手过招、华山论剑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激发出参赛教师、观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引导青年教师步入从赛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从上好一节课讲好一门课、从讲好一门课讲好每门课的提升与蜕变,可以视作一次精业的过程。对每一位参赛教师而言都是一次超越,既是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与超越。

 

但教学竞赛仅仅带给我们超越是不够的,还要有回归。超越之后,我们还需从竞赛的节奏中抽离出来,回归原生态的教学,并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要教学,用当下时髦的话说,这才是灵魂之问。而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我们刚才反复提到的教学理念,是对的领悟与思考,最深入人心的课堂往往是在教学理念上更胜一筹。教学竞赛不仅应该是对教学技巧的打磨,更应助推我们完成教育理念的升华,而且二者的顺序应该是先明教育之道,再优教学之术

 

(杜莉老师与学生们)

 

 

天生的老师

 

教发中心:有人评价您为天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充满激情,甚至有学生开玩笑道您课上太吵,想睡觉都睡不着。请问您是如何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始终保持激情与热爱的?

 

杜莉: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小时候爸爸送了我一块小黑板,我经常拉着奶奶给我当学生,给奶奶上课,奶奶忙、找不到学生的时候,我还会对着空气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地上课,那块小黑板陪伴了我好多年。记得上大一时,英语课学习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也做一个以“I have a dream”为题的演讲,我记得我当时说了这么一段:当老师是我不变的梦想,唯一的变化是,小学时我想当小学老师,中学时我想当中学老师,上大学以后,我就想留在大学当老师了。老师和同学听后都笑了。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特别幸运,我是梦想成真的人

 

(杜莉老师在课堂上)

 

所以,我想激情应该是来源于热爱吧。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叫罗伯特·弗莱德,他写了一本书就叫“The Passionate Teacher”(激情教师),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可以断言,对做激情教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味纠缠于教学技巧和细节,无异于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当然,激情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为热情和张扬,也可以表现为平静和优雅。

 

教发中心:您曾提到站好大学讲台是我最想做的事”“好老师是喜欢当老师的人,那么您从一名新教师成长到现在,对好课堂”“好老师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

 

杜莉:就在前天,我的一位朋友转发了一篇十六笔记狼公众号上发表的开号长文,题目是老杜。这位自称笔记狼的作者应该是我校2007级数学基地班的校友。全文洋洋洒洒八千余字,记述了十多年前求学珞珈时遇到的一位数学分析课老师——老杜。笔记狼回忆了当年老杜的课堂:老杜如何在课堂上用一个一个像什么叫做自然数?这样貌似简单的问题问得他们开始怀疑人生、晕眩阵阵;老杜如何用一个一个他自编自演自导的牛皮和段子让他们在捧腹后醍醐灌顶、顿开茅塞;老杜如何在谈笑风生间让一个个难点灰飞烟灭……我数了数全文出现最多就是大笑又笑笑完,共”37次。一位操一口纯正的乡里话、不修边幅、痴迷数学的老杜活脱脱跃然纸上,那一幕一幕活跃、欢快的课堂情境仿佛就在眼前,让人读来不觉笑中带泪。

 

笔记狼笔下的老杜就是我们家的老先生、我的父亲,一位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数学老师。由于疫情的阻隔,我只能将此文转发给那时的老杜、此时的杜老。以我对他的了解,十有八九这位为他立传的学生早已被他遗忘了。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位走出课堂10多年的学生,依然把他当年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把那些甚至连他自己都已经忘掉的随口之言、打趣之语、夸夸其谈定格在脑海中,十多年后提笔,仍一字一句犹言在耳。我在想,读着此文的老杜脸上一定荡漾着令我羡慕的幸福,体会着为人之师的快乐,如此,人生很值得吧。

 

(杜老师的父亲老杜

 

笔记狼在开篇这样写道:“07年秋,十六与笔记狼求学于珞珈山杜金元老先生门下。得益于杜老独门绝学,两无知孩童有幸领略了理论数学绝美风景之一二,并及时发现自己天资有限只可远观不可深陷,遂走南闯北另谋出路。看来,老杜的这些弟子们并没有成为他独门绝学衣钵的传承者,可当年老杜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领略的理论数学绝美风景之一二,已足够他们一生品读、一生回味。我特别喜欢著名物理学家劳厄对什么是教育的一段注解——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

 

人们经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教师自由的创作空间,使我们也能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那样进行我们的艺术创作,甚至创下独门绝学。但我们的创作又与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有所不同,教师的创作不仅要以独特的个性来发挥和施展我们自己的才华,我们还必须与学生配合。学生既是这一创造活动的对象,又是这一创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所以,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老师?好与不好评判权应该在学生的心里。教学的成功与否应当始终以学生的感观作为前提,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作为目的,以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鸣作为追求。

 

(杜莉老师与老杜在校史馆)

 

你有没有发现,你刚才提到站好大学讲台是我最想做的事”“好老师是喜欢当老师的人,那个时候的我仍然是以为中心的——我热爱讲台、我喜欢当老师,所以我就是个好老师吗?我曾经以为是,但现在我知道了,恐怕还不是。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我眼中的教育

 

教发中心:有学生评价您把枯燥而干巴的课盘活了,您有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

 

杜莉:实在是没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我想了两点:第一,教学要做精心的设计;第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说来有些老生常谈。我记得被世人称作质量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威廉·戴明博士曾将他终其一生的质量管理研究归于一语——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我想今天我们谈论的也是一种质量——教学质量,教学也无须惊人之举,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持久地将这两点付诸行动,几乎可以肯定我们的课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

 

(杜莉老师与学生的合照)

 

教发中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大人,您认为武汉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进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改进?

 

杜莉:武大在百年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凝练形成了五观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思想——“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观,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观,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和冒尖的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观,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双重积极性的动力观。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将这五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这需要学校在宏观环境、政策支持、评价导向上做出顶层设计的安排,扭转目前仍然较为明显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让全体教师都能安心教书、潜心育人,都能更加爱业、敬业、精业、乐业。

 

(学生为杜莉老师绘制的头像)

 

教发中心:您曾应校招办之邀写了一篇《为什么要上武大》的文章,在此次疫情之下的特殊高考季,您想对高三学子说点什么?想对即将迈入珞珈学堂的孩子们说点什么?

 

杜莉:我知道今年的高考生们经历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备考过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数万名毅然逆行、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们身上汲取力量,7月,你们也将奔赴你们的战场。把这段特殊的备考经历权当作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有东坡居士当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淡定与从容,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上一层楼。衷心地祝福大家早日体会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与欢畅。

 

(杜莉老师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