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知、周鹃、徐晟)对于武汉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无疑是一次特殊的体验,线上课堂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开展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成了疫情大考之下的又一难题。近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举行了线上期末考试方案大讨论,积极探索线上考试新模式,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考试的“同质等效”。
在这次新尝试中,大学物理中心率先推出了考试方案,并利用期中考试做了预演。大学物理中心的考试方案要点是全客观题,选择题的选项顺序随机,考试时间比较短。考生可以翻书查资料,但由于时间有限,所有题都查资料就无法答完所有题目,选项随机可以避免学生互相抄袭。考试利用珞珈在线实现选项随机功能,25道含有足够计算量的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经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考试结果成绩分布与教室考试成绩分布相同,未发现明显作弊现象,及格率和高分率都显示正常。这说明全客观题、标准化的考试设计是成功的,也说明武汉大学的本科生素质过硬,考试需要一定程度的防范作弊,但不必挖空心思杜绝所有作弊的可能,远程考试也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相信武汉大学的学生是高素质的,不是天生的作弊者!这也是考试方案摸索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大学物理期中考试的成功鼓舞了老师们,老师们参与考试方案讨论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书记院长都表示赞赏,并亲自参与考试方案讨论。并在大学物理考试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比如对于计算量相对较小的课程,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做50道选择题;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较多、且答案容易同构教材和学习辅导书查到答案的课程,可以两小时做100道选择题。
对于有些专业课程,需要学生作图、或者比较长的解析推导,标准化考试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固体结构分析、固体物理等课程就是如此。通过热烈地讨论,最终王建波书记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就是利用学生的学号,经过不同的运算形成一个多位整数,将这个整数嵌入到所有大题里面去,这样老师可以自主选择算法,形成多样化的试题。确保试题的新意,无法直接查到答案,增加几倍的阅卷工作量,可以实现全主观题、不监考的线上期末考试。具体实例入下图:

以学号最后一位为基础,设计算法嵌入试题,可形成多套不同的试题,但阅卷量只增加3倍。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老师们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算法,也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形成多种线上期末考试方案,满足各种不同类型课程考试的需求。
经过讨论与尝试,学院成功进行了线上期末考试的方案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这次线上期末考试方案的大规模讨论与实践,物理学院的老师们没有考虑工作量增加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老师们自发的投入,表现出老师们不计名利扎根本科教学的奉献精神。学院拥有这样一群有责任心、负责任的硬核老师,本科教学质量也有了最大的保障!同时也表明,尽管疫情对传统的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老师们真正沉下心来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总会发现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将专业课期末考试进化为标准化的水平考试,也许这次探索为此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