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医学知识隔空传递,医学情怀代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0-02-21 | 所属部门:


——基础医学院网络教学有序进行中

(通讯员赵成毅)“新型冠状病毒冲散了武汉拥挤的人群,飞扬在全国上空的电波却让师生们齐聚在知识的殿堂。”在上了数天的网课后,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曹文烨同学如是感慨道。

217日,学校2020年春季新学期如期开学,受疫情影响,老师们无法像往常一样站在教室的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于是大家纷纷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用起了“时髦”的网络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精神,早在1月底就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文件开始着手为网络教学做准备,发通知、提要求、做计划、拟方案,一步一步快速推进,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系室主任、课程/课头负责人、授课老师和教学秘书们都积极投入其中。2月初,学生们陆续加入了相应的课程QQ群,部分老师还上传了PPT和参考资料供同学们预习。

“最开始听说要上网课的时候,其实我很担心,担心老师们对新方法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一名学生坦言道。

不仅是学生担忧,老师们的担忧更甚。210日前后,教师群里格外活跃,“什么时候开始培训?”“我怎么登不进APP?”“APP里面怎么看不见课程信息?”“我上传的教学资料怎么不见了?”“如何进入虚拟教室?”“网络有保障吗?”对网络教学平台不太熟悉的老师们边学边问,做起了网络教学专用的PPT、录音和录屏,自发学习多种直播软件和会议系统。面对大家的各类问题,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办公室的老师们在群里及时答疑解惑,并邀请相关平台的技术人员到群里解释和指导操作。

针对老师们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一边学习,一边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4份近7000字的解答文档,详细分享了如何进入虚拟教室、如何制作带录音的PPT、如何上传文件到平台云盘、如何使用多种软件上直播课和非直播课以及师生网络互动的方法与技巧,文档图文并茂,条目清晰,部分年长的老师表示获益匪浅。为了预防授课时平台或服务器不稳定,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了多种可选的上课方式,引导老师们准备多种预案。

作为教学大院,学院共有来自8个专业的1200余名本科生(含170余名留学生),本学期共有100多个课头,课时多、任务重,“时髦”的网络教学对不少老师尤其是年龄较长的老师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挑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59岁的陈芳老师寒假期间前往广州探望老人,没想到被疫情困在了广州。她承担了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300余名学生的《细胞,分子与基因》专业课的部分教学任务,但自己手上只有一部手机和一个存有课件的U盘。在经历了茫然、忐忑和焦虑的情绪后,她下定决心要站好最后一年岗位、上好最后一届课。她不断学习、咬牙坚持,最终在年轻的教学秘书赵熠老师的协助下,利用手机和一台借来的平板电脑顺利开启了网课教学,并获得良好效果。她调侃自己准备网课时“问脑糊涂,问眼昏花,问嘴无语,问手无措”,直到第一次网课顺利结束后才如释重负。她还勉励其他老师“各就其位,各显神通,各尽其责,目标一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珞珈在线虚拟课堂、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学习通……第一天上午,部分网课平台服务器很不稳定,老师们根据预案,立即从拥挤的首选平台转战到另一个备选平台,甚至再下一个平台,同学们也积极配合。“及时关闭麦克风”“设立若干名学生监督员”,第一堂课后,大家立即总结经验并分享心得,随后大家的网络教学方法越来越熟练,各课程的网络教学也更加顺畅起来。

第一堂课后,老师们分享心得1第一堂课后,老师们分享心得2第一堂课后,老师们分享心得3

(老师们分享平台使用心得)

“老师太会了!”“老师太讲究了!”“感觉老师这个操作过于熟练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尹君老师在给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同学上《神经科学》课时,采用的平台很稳定,自身操作非常熟练,甚至在课间时为同学们播放大白系列的眼保健操,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免疫学系章晓联老师为2018级临床医学六年制(英文授课)的留学生上《免疫学》课,有的网课平台在一些国家无法使用,并且回国的留学生们还普遍存在时差问题,于是她选择了人数较多的时间段在微信上给他们上课,每次课结束后,留学生们都会在群里向老师表达感谢。

点赞1点赞2点赞3

(学生对老师们的肯定)

通过屏幕分享展示课件,同时在线教学答疑、批改作业,这些都是老师们网络教学的“基本操作”,也给求知若渴的同学们打了一记强心针。看似简单的网课,却包含了老师们的诸多心血。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廖伏犇同学谈到:“我们上网课比较轻松,老师们备课肯定很辛苦吧。有些家里网络或电脑不太好的老师,用尽全力想办法为我们改善上课质量,老师们太不容易了,同学们都非常感激,都想早点回去见到这群可爱的老师们”。谈到网课体验,曹文烨也有些动容:“通过这几天的网课经验,老师和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方法。对于老师们的‘隔空互动’,同学们也热烈回应,网络课堂气氛之融洽丝毫不输真实课堂。因为要多次备课、授课,有的老师声音都有些沙哑,但依旧准时和我们在网络上见面。他们奋战在教学一线,与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共同传播着‘医学’的希望与热情。”

上课1上课2上课3

(多样的网络教学方式)

截止21日晚,学院的网络教学已顺利开展一周,每天都有30门左右的课程,老师们的网课正在有序进行中。老师和同学们上课热情不减,学院也积极做好相应管理和服务工作。教学秘书每天及时更新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预备方案,尽量让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教学督导们也进入网课旁听,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辅导员们不仅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还跟进课堂了解网课质量,及时收集同学们的问题和意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一切都只为保证网络教学质量。

课表 

(每天更新课表、反馈课堂状况)

除了隔空传递的医学知识,医学情怀也在师生中代代传承。正值疫情之际,“面对”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医学研究者或医学管理人才,不少老师在授课的同时巧妙地将知识点与新冠肺炎相结合,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普及了疫情防护策略,还传递了医学人文情怀。免疫学系刘焰老师在《损伤与反应》的课上,讲述了自己的老同学在除夕之夜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副队长,乘坐夜晚的航班,大年初一凌晨抵达武汉,当天就进入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至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她屡屡哽咽,同学们也备受感动。

有的老师作为医生家属,全力支持亲人到一线抗疫,自己在家照顾好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同时不忘本职工作,积极认真备课。学院以前培养的许多优秀学生,目前已遍及医疗岗位,许多校友正奋战在一线,有的做出卓越贡献获得表彰,有的不幸感染病毒,还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穿越疫情笼罩,跨过时空阻隔,如一束透亮的光,温暖并激励着网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

2018级临床医学(5+3)的赵楠同学深情地说道:“正如窦贤康校长回答记者时所说的那样,‘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大学’,身为珞珈山的学子,身为一名医学生,我将向前辈们学习,不忘悬壶济世初心,积极利用网课资源,奋发学习,充实自己。期待着疫情退散、重返武大的那天!”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