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云上课堂,云下人间
  发布时间:2020-02-20 | 所属部门:


 

疫封江城,正值攻坚。于此非常时期,武汉大学文学院张箭飞教授如期上线原定课程:“植物人类学”和“外国文学史”。现实的问题倒逼我们去进行有远见的思考。”张老师突破突破文学史断代、编年和思潮史的传统叙事,置身当下,借文学经典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对人的疗愈,反思人与瘟疫的关系。

217日,“植物人类学”线上开课,张老师以植物的观赏性、疗愈性及其与人类生命的深层次关系为三条主线贯穿其中。课程始于当下疫情中的新鲜蔬菜——植物不仅能维系生命,更能从感官精神上进行疗愈,并引介同济大学刘悦来教授“社区花园”实例,彰显植物对于联络邻里、共建社区的独特作用。此外,黑死病时期的神奇香料、《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桦树汁、当下火热的板蓝根和双黄连等一系列植物故事是张老师信手拈来的活泼例证,而作业设计则更是别出心裁——Collect the local folklore of magical herbs for plagues.,意在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植物奥妙,进一步思考植物与人类之间隐微而重要的关系。课间休息时,学生纷纷晒出家中植物,讨论如何水培萝卜……仿佛舒爽轻风吹过,哪怕空间封锁。

 

微信图片_20200219202550

课程群里,同学们晒出自己家的植物

QQ图片20200219205111

 

219日,张老师为弘毅学堂讲授“外国文学史”,将课程收缩至“瘟疫与文学”,以Oedipus the King; The Decameron; A Journal of Plague; The Plague; Death in Venice五本文学经典为核心,展开经典和当下的“互文性批评”,着重拉升现实维度。张老师于课堂之上反复追问“Why we read? What to read? How to read?”,原因在于:过往的瘟疫书写也许不能提供应对将来瘟疫的策略,但至少可以提升00后们的预警本能和风险意识。主要目的并不是记住多少知识,而是需要意识到生存危机的爆发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当将来有人提起人类生存危机时,不要再一笑置之,这就是阅读以及受教育的意义。

线上课堂可以连接四散各地的心灵,但真正的意义在于强调孤独中的阅读,偷听和倾听自己与经典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00219204003

当前疫情攻坚,愿等烟云消弭,珞珈回见。

(文字:何叶涵  图片:王黛琦 田静)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