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形而上中的“道”与“器”——《哲学核心问题》课随想
  发布时间:2019-03-06 | 所属部门:

(通讯员刘波)直到走进教室的前一秒,我都在怀疑一门玄深远奥的“形而上学”课怎么可能被那么多人追捧,恐怕都是叶公好龙罢了。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我进去时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过道上的同学们早已挤成了沙丁鱼,甚至有同学为了近距离聆听老师讲解趴在讲台旁,把我的怀疑都挤走了。所谓“网红课”,实在是名不虚传。

66565

三节课过去得很快,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苏德超老师提出问题、阐发道理的方式。苏老师着重地提到了自己爱“编故事”、“讲故事”的教学特点,并且马上就用“坐飞船探索太阳”“岛上生活着只有触觉的人”等形象的故事,来引导我们反思鲜少考虑的深层问题。如果能够飞进太阳一探究竟,代价是再也不能回来,这样值得吗?当只有触觉的人们中生出了一个能听见声音的怪胎,他又要怎么向别人解释自己独有的听觉感受?故事中的疑问和选择,渐渐把深邃的哲学思辨拉近了我们的课堂,只要代入其中仔细思考,就能感觉到形而上学问题隐现于生活表层之后,留待我们在之后的课堂和课下的思考中不断地发现它们。

5656565

通识课面向的是各专业各年级的同学,大家禀才异分,或敏或讷;形而上学又是门槛极高、思虑极深的一门学问。如果单单在课上做概念术语的阐述和逻辑的推导,就不能满足“通识”的需求;但又不能轻松地胡侃神聊,那也是背离了哲学精严的特质。苏德超老师采用了一种形象的言说方式,以具象生动的故事,包裹着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引人入胜而不失哲学本味。这些故事中的角色或者角色们所处的情境能够给人以充分的代入感,逼着我们从自己的立场思考,磨砺着思维的敏锐度。但苏老师又不在自己的故事中预设先行的主题,他的故事里充满着三岔路口和问号,只是为我们打开一扇思想的门,放任我们在门后的世界展开自己的探索。通过他的微博,我还可以找到往年课上和考试里的更多故事:上帝与石头,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这聪明绝顶的脑袋,真有这么多浅中见深的妙想!

4444444

其实这种形象言说的教授方式由来已久。《论语》中孔子与子夏讲学,就用“绘事后素”的故事。而《圣经》中有丰富庞杂的神话预言,《百喻经》有平实精练的佛理譬喻,《庄子》有诡丽雄奇的幻想世界,上古先知欲使深沉的玄想达于众人,便撰写虚实相杂的故事集结成册,往往流传甚广,从者无数。后来文学渐渐独立,伟大的小说家是另一种冥思的哲人,他们的哲思在精彩的故事之后,曹雪芹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或者博尔赫斯,都在具象故事的层层隐喻中蕴藏宇宙和生命的感性认识,形成了艰涩论著之外的一种深刻。这是第一堂课,苏德超老师只偶露峥嵘地解析了几首诗词,小小展现了文学修养,但我相信他肯定是遍览群书,对先贤的形象言说方式有何技巧有何功用了然于心,这才能有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