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明诚笃学 弘毅致远——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武汉大学主题活动周小结
  发布时间:2022-06-02 | 所属部门:




(通讯员:吕晶、胡俊峰)

2022年5月23日至29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武汉大学主题活动周举行。本次线上书院活动周期间,武汉大学先后举行了共30场直播活动,其内容包含“基地活动“、”学术之道”、“名家讲坛”、“读书会”、“科研汇报”、“云端参观”、“朋辈经验”7个板块,不仅涵盖武汉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11个拔尖学科基地特色活动,更充分展示武汉大学综合优势。直播受到了来自各拔尖计划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播视频观看累计总数达13569人次。

一、扎根基础,直击一线教学

课程教学是拔尖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次武汉大学主题活动周直播了多场一线教学课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本次课介绍了清代思想家、学者戴震的思想,尤其是其对宋明理学中“天理”观念的反思提出的“察分理”说,并讲解戴震主要著作《孟子字义疏证》中体现的思想和”由训诂通义理“的语言哲学的形而上学追求。

哲学-戴震的“察分理”说与《孟子字义疏证》

在课程大纲的设计上,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指导。由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蔡小容教授主讲的“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正是个性化课程的最佳学习模式。蔡小容教授选取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英语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学生对它们的阅读和研究本身即是对英语水平的强化。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不同侧面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角度,既是对中国的再认识,也是对英语世界的理解与探索。通过细读和比较视域下的观照,还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交融并蓄。课程充分彰显了弘毅学堂“人文化成”的博雅教学理念。此外,为了更好借鉴其他高校拔尖人才英语教学创新研究成果,在公共外语教学创新研究论坛活动环节中,弘毅英语教学团队实时连线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教学团队,就各自高校的拔尖计划、拔尖学生及拔尖学生的教学、科研等共性问题共同磋商拔尖人才教学创新研究。

英语文本中的中国

公共外语教学创新研究论坛

武汉大学拔尖基地采取对接国际一流大学授课方式,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在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袁声军教授“电动力学”课堂上,课程采用全英文环境,以David J. Griffiths教授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为教材,英文讲授《电动力学》第十一章。

物理-电动力学

相对课程内容的改革,武汉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病毒学实验课是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性思维能力。在“病毒学实验”分组专题汇报研讨课程上,通过学生分小组专题汇报、任课老师逐一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充分讨论,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GNSS RTK测量实习”是测地学基础课程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2020级弘毅学堂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实操进行数据采集,让学生了解GNSS接收机,掌握利用GNSS技术进行RTK控制测量、RTK碎部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初步具备解决GNSS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病毒学实验课

地球物理-GNSS RTK测量实习

二、博雅育人,重视学科交融

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工作是由学校书院式优质本科教育实体学院——弘毅学堂组织执行。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学院、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新工科”计划和“新文科”计划,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地。弘毅学堂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博雅型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依托武汉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模式。在本次主题活动周期间,弘毅学堂与各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专业学院基地一同,带来了一系列高质量、高学科交融度的优秀课程。

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训练营”中,文学拔尖基地展示了“文学与电影——从“幻灯片事件”说起”、“文学与医学——以鲁迅为中心”、“文学与植物学——以自然文学为例”系列课程,分析传统文学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开拓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个角度诠释了不同学科交叉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学科基地的“遥感经济学”课程,展示了遥感数据提供更可靠宏观经济研究的可能性,而且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经济实践中,遥感的应用都将越来越广泛。

文学与电影——从“幻灯片事件”说起

文学与医学——以鲁迅为中心

文学与植物学——以自然文学为例

08遥感经济学3

经济-遥感经济学

博雅课程高度的开放性与前瞻性,充分尊重了同学们的自主思考意愿,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相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其规律的使命感。

三、导师引领,搭建书院平台

作为武汉大学书院式学术社区建设的前哨站,弘毅学堂构建了全方位导师人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师生午餐会”、“学术下午茶”、“博雅论坛”、“读书会”、“博雅艺术沙龙”等活动,促进师生间、同学间广泛、深度交流,营造良好而和谐的课外学习与生活环境。

2021级人文科学试验班历史专业方向学业导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赵涵副教授长期从事近代早期和“长18世纪”的英国社会文化史、情感史研究。在5月26日的午间读书会上,赵涵老师通过对18世纪英国讽刺漫画进行解读,风趣而不失严肃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为历史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当日下午,“博雅艺术沙龙”开展了学子专属活动——“食粽遥思,玩转端午”,在这场由学生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师生们齐聚一堂,一同学习包粽子、接飞花令、对上下联、欣赏书法艺术,在享受美食与游戏欢乐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师午餐会-文雅的不列颠

弘毅学子-食粽遥思,玩转端午

哲学拔尖基地带来的两场精彩思想讨论课各具特色:“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采取了辩论赛模式,来自弘毅学堂2021级PLE(哲学、法学与经济学)试验班的同学们分成四组,和指导老师苏德超教授探讨了西方哲学中“自由”的含义;“积极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的生活?”则通过喻丰教授和在座学生的问答对谈,增进了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应用。

哲学-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辩论赛

哲学-积极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的生活?

角度多元、形式丰富的书院文化课程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依托基地,对话院士大师

武汉大学拔尖基地之人才培养目标乃是致力于致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人文和科学素养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求是与开拓精神兼备,在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及创新工程师。

地理科学拔尖基地依托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与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为中心,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形成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地理学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在地理科学拔尖基地主持的学术论坛中,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就互联网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系统阐述了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珞珈一号对叙利亚战争带影响的分析评估、遥感手段在基地环境变化中的应用等内容。

地理科学-学术论坛

弘毅学堂临床医学(八年制)试验班是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顺应“新医科”建设要求,根据国际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而实施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3+5模式培养,前三年在弘毅学堂,进行通识博雅教育,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第四年开始到医学部学习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开展临床实践。名家讲坛活动版块中特别邀请了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宋保亮教授做“胆固醇代谢:分子机制、疾病和药物”专题分享。宋院士以其团队在胆固醇合成调控机制和小肠胆固醇吸收的分子途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原创发现为出发点,向同学们展示了胆固醇代谢调控的机制,并就相关疾病和药物研发做了说明。

QQ截图20220602090627

医学-胆固醇代谢:分子机制、疾病和药物

名家讲坛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院士们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强了拔尖计划学生投身基础学科探索、以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

五、走进科学,展望未来前沿

科学的研究遵循由简至繁、自浅入深的探索历程,变化的分子结构缤纷了万千世界,炫酷的发光现象璀璨了衣食住行。一滴滴水珠融入大海,一个个分子汇聚成材,群体与个体相互关联,当分子排列牵引了堆积方式,分子聚集态行为随之呈现出可能的梦幻性能。来自化学基地的李振教授通过有机力致发光、有机室温磷光等典型实例,展现分子聚集态的奇妙行为,奏响材料的MUSIC(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之声。

化学-从单个分子到分子聚集态科学

图灵奖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的计算机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戈登贝尔奖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奖励高性能应用领域的最杰出成就。来自数学基地的杨志坚教授通过2021年的图灵奖的获奖工作与2020年的戈登贝尔奖的获奖工作,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目前前沿研究领域的介绍,和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同学讨论关于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关注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数学-科学前沿进展分享

六、经验分享,朋辈携手同行

武汉大学拔尖基地向来重视朋辈引领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经验分享会、读书交流会等各类朋辈交流活动。

由弘毅学堂组织的学子分享会分别是来自物理、化学、哲学、文学、国学、历史、生物、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学生,他们在各类科研竞赛或学术活动中都取得过突出成绩;物理基地活动“实验创新设计展示”则邀请到了2020年获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国赛团队一等奖得主和2021年获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国赛团队一等奖得主就其团队科研经历做分享交流;计算机基地活动从武汉大学ACM集训队的历史沿革为脉络,分享了湖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暨武汉大学第十九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活动;数学基地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沿革讲起,介绍了历届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学生报名参赛与获奖情况,突出介绍部分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术成就。

16弘毅学子分享会

弘毅学子-走进学术领域,体验科研过程分享会

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展示

27ACM集训

计算机-ACM集训队集训活动及成果汇报

数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云端参观,突破时空局限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总体建筑面积8410.3平米,周围绿树环绕,毗邻武大中心湖,傲立珞珈山旁,山、水、林、石互见互注,为以山水、园林、近代建筑闻名的“全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的武汉大学增添了新的景观的同时,也成为了武汉大学历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其藏品跨度极大,品种极为丰富,涵盖了武汉大学建校128年来积累下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丰富藏品,既有“标本唐”存世的数以万计的动物标本、又有考古专业师生抢救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还有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科考队员从极地带回的标本,更有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名流捐赠的稀有珍品。

“珞珞如石”通过万林1300件鸟类动物标本、140多件哺乳动物标本以及400余件(套)文物,向观众们全面展现了中国鸟类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征,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共展出文物近百件,其中珍贵文物30余件,多数文物为首次走出莫高窟,以线上书院活动周为依托全方位立体云端展示了敦煌石窟考古的丰硕成果和重大学术价值;围绕盘龙城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由历史基地专业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古老遗址,参观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及考古工作站,师生们实地感受考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的传承;武汉大学电离层实验室源于1946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开展电离层及电波传播研究和教学、培养电波传播和空间物理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发祥地之一。此次参观,学生们了解到了常用的无线电空间环境探测设施及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

万林博物馆参观:珞珞如石展

微信图片_20220602110655

万林博物馆参观:敦煌考古展

盘龙城遗址参观

23空间物理观测站2

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参观

一系列云参观活动,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极大地展示了武汉大学拔尖学生人才培养特色。

结语

武汉大学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活动主题鲜明,不仅彰显了各基地人才培养特色,更展示出弘毅学堂学子风采。弘毅学堂创建的“学科交融、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的学术共同体办学理念正逐渐呈现。本次活动为武汉大学及各兄弟院校拔尖基地与线上书院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附:K吧建设情况

目前武汉大学“K吧”已有成员63人,已上传文档147篇,本次主题活动周相关直播内容和回放视频已全部上传至“K吧”直播页面,后续武汉大学将继续丰富“K吧”内容,第一时间发布活动动态,为师生带来武汉大学拔尖基地建设的第一手消息,搭建互帮互助、教学相长的优质线上分享平台,敬请关注!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