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尹杨、古皓元)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讲话并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乘着这次峰会的东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弘毅学堂多名学生在冯存万、陈刚两位老师带领下,南赴星城长沙,走进中德林业合作项目,访问隆平水稻博物馆,于技术突破与人文交流的项目梳理中,于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的议题探寻中,调研中国的国家林业、农业及生态安全,强化对国际生态合作及全球治理进展的理解。
第一站:中德林业合作项目与生态安全
10月15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湖南省林业局、湖南省森林公安局,参与中德林业合作项目与生态安全主题调研座谈会,受到省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林业基金站戴成栋调研员、林业基金站邓鹰鸿副站长、森林公安局直属分局符元义局长,装备财务处谢丁科处长与邹向华高级警长等多位人士,从各自负责主管的工作角度,介绍阐释了湖南省中德林业财政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与经验总结。戴成栋同志曾全程参与中德财政合作湖南洞庭湖生态造林等相关合作项目,有丰富的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经验,也对我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推行“碳中和”与“碳达峰”政策目标有深刻的专业研究。他富有见解并轻松幽默地讲述了湖南省中德森林财政合作项目推动情况与运作模式、执行过程与显著成效,为此行调研提供了多元化、多角度的资料与观点。
高校科学研究和项目执行实践相对照,调研师生提问与技术专家反馈相碰撞,推动了问题意识和研究进展。调研师生于座谈和现场考察中,直面项目管理的务实与规范,体悟技术推进生态造林的重要作用,探索生态造林与生态扶贫、区域经济发展兼济共进的道路:洞庭湖畔防浪护堤林随风轻拂,沅水源头营造林恢复生态焕新生,桃源桃江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型促发展……
在热切的探讨与交流中,调研师生与行业专家针对中德森林合作项目的时效性、示范性、安全性展开了深入探讨,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开展生态建设、合理推进全球治理的国际角色和国家能力有了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其中,行业专家所提出的“外资无小事”的观点,在探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调研师生认为这是行业专家对国际交流特别是国际资金及技术合作项目的认识深度之体现,值得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第二站:水稻种植技术突破与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助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是稳定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从粮食短缺到粮食自给,自主技术研发至技术推广,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杂交水稻科研团队为着“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砥砺奋进。对水稻及水稻栽培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大大提高了稻作生产力,但对水稻稳定供应的客观需求则将长期伴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而存在。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当日,师生一行冒着蒙蒙细雨前往长沙市隆平水稻博物馆,回顾稻作农业历史,了解水稻栽培技术。调研团队来到隆平纪念厅,满怀对袁隆平院士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的崇高敬意,感叹科研人员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科技攻关精神,大家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更因我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增产技术援助获得良好效果、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而倍感自豪。
山高林茂,欣欣向荣,良好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特征决定林业在维持国家生态安全中的独特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浪翻滚,郁郁芊芊,中国人的饭碗在技术突破与经验推广中更足更稳,而亩产创新高,地域广种植的头条新闻中将粮食安全这一话题重新推入到我们的认知视野。今日中国正快马扬鞭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增进综合国力发展,强化国家总体安全,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这个伟大的征途中,项目管理人员与行业技术专家为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做出了不懈努力。
目之所及与耳之所闻,充实了本次调研的内涵,也提高了调研师生的责任意识。大家一致认为,从事政治学及国际关系研究的师生更应以求知细致,躬行笃实的态度认识国富民强的基础,参与到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建设保障之中。
(指导教师:冯存万、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