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质量管理>>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做好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1-27 | 所属部门:

 各相关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强基计划学生管理和研究生衔接培养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9号)及《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强基计划学生培养与管理,从为国选材育人的高度出发,学校将为强基计划学生系统设计并单独制订培养方案。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着力培养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或从事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关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1.为强基计划学生制订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凝练核心课程,为强基计划学生制订兼顾基础与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打造兼具思想性、学术性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及个性化指导,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选修课程类型,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为强基计划学生制订本--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科学设计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本硕博纵向跨阶段选课、横向跨学科选课。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充分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研讨课、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了解学术前沿,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学术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使其与研究生科研课题有效衔接,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

3.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加强科研训练

开放校内外高水平研究平台,鼓励强基计划学生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大科学平台的项目研究,让学生更早、更充分地接触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坚持大师引路,鼓励教师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通过师生深度交流协作,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养成,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培育未来的科学家奠定良好基础。

4.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游学项目,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交流项目、国际专业类竞赛、国际组织实习等交流活动,让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前沿,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推动学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探索实施与世界名校名所联合培养,引导优秀学生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培养学生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合作能力。

二、培养阶段及学分要求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阶段总体分为本科培养阶段、本研衔接阶段和研究生培养阶段三大部分。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应设置不少于3次学生分流环节,包含但不限于本科阶段是否继续攻读强基计划专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否继续攻读博士等。学生如在各阶段分流出强基计划,则应参照相应阶段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修读。

1.本科培养阶段

本科培养阶段应设置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至少22学分)。包括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由学院(系)自主决定必修或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和大学英语。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上)(4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下)(4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课(2学分)大学英语(至少6学分)

    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制图、大学语文等,由各学院(系)根据专业需要与开课学院沟通确定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和学分数。

    (2)通识教育课程(至少12学分)包括两大导引课及四大模块通识选修课程。

    两大导引课所有学生必修,分别是:《人文社科经典导引》(2学分)、《自然科学经典导引》(2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四个模块,学生至少要跨三个模块、至少选修8学分。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选修“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课程,理工医类学生必须选修“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课程。

    (3)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把握学科动向,培养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2.本研衔接阶段

    本研衔接阶段可设置本研衔接课程(如研究生阶段学习需要的相关先导课程),或提前选修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或安排研究生阶段的部分必修环节(如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环节等)。培养单位应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潜力,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考虑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构建完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本研衔接课程学分计入本科阶段学分,提前选修的研究生阶段课程计入研究生阶段学分,必修环节在学生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由导师统筹考核。

    3.研究生培养阶段

    研究生培养阶段应设置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学位论文三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1)研究生课程(至少32学分)。按照直博生课程设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个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2个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硕博连读生外语”2学分)。课程分类与设置要求参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相关规定执行。

    (2)必修环节(至少5学分)。按照直博生必修环节设置,包含文献研读、学术报告、学科综合考试、科研训练、课程助教与社会实践五个部分,每个部分不少于1学分。

    (3)学位论文。按照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组织实施。

    三、工作要求

    1.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

    2.各学院应采取多种方式调研国内兄弟院校对应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定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3.各学院应结合专业特色,统筹制订本--博衔接贯通的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4.各学院应制订“强基计划”中英文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格式见附件),于20201216日之前将各专业中文培养方案纸质版一式3份(签字盖章)送至本科生院南215办公室,电子版发至邮箱41177664@qq.com

    联系人:郭贤星(本科生院),027-68753841;王添翼(研究生院),027-68754026

    特此通知

 

    附件: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具体格式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20201127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