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武汉大学受邀参加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时间:2024-06-20

(通讯员:邱超)6月16日,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共话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的美好未来。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浙江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等出席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主持会议。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副院长兼质量管理处处长姜昕、副处长张乐飞等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吴丹一行人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吴丹上台代表武汉大学与24家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教育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该协作机制是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交流平台,致力于加强成员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引领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宋毅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期待通过“协作机制”,汇聚各个高校的优势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和工具资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会上还发布了教育部“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教材、推出了中英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在报告中介绍了计算机“101计划”背后的初衷和他对中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吴丹、张乐飞代表武汉大学参加了“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吴丹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特色与推进情况。

吴丹作主题发言

武汉大学积极顺应数智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立足于培养具备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和智算技能的数智人才的需要,制定了《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数智人才培养篇)》《武汉大学数智教育支撑体系建设指南》《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学生使用指南》,落实国家数字化教育战略和武汉大学数智教育改革,形成高质量高等教育管理闭环。学校集中各类资源,校长亲自挂帅授课,系统建设了17门本科数智教育课程,包括16门数智教育核心课程和1门基础通识课程,形成了“16+1”的特色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通识教育体系,在原有“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中国精神导引”三门基础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导引”课程,形成“四位一体”的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在原有四大通识选修课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思维与数字素养”模块,系统推进“通专结合”的课程设置。建设完成了全国首个专注于体系化培养数智人才的教育门户网站,为武汉大学数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师生通过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软件工具、算力存储、数据样本、算法模型等数智资源服务,增强“数智”技能。

未来,学校将通过持续加强数智教育的有效路径,不断完善数智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出版数智教育系列丛书、建设武大特色专业知识图谱、推进数智赋能武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全面深化数智教育改革,营造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文化,努力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