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布局本科专业,推出系列招生新政策助力学子生成长成才。
一、服务国家战略,新增3个本科专业
武汉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本科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武汉大学2023年新增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智慧水利、国际法、密码科学与技术。
智慧水利: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水利专业的升级转型,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专业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交叉专业,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国际法:全国首个国际法本科专业,旨在填补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储备存在的巨大缺口,满足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和对外斗争需要,培养一批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在涉外立法、司法等各环节发挥作用的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密码科学与技术:响应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重大需求,结合我校相关学科基础,培养具备解决密码前沿理论问题、密码设计和分析能力等一流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武汉大学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持续强化专业特色,全面提升专业内涵。2020年至今,我校共新增1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西班牙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弘毅学堂PPE试验班),智慧水利,国际法,密码科学与技术。
二、打造“三级特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武汉大学基础研究扎实、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创新氛围浓厚,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以“规模精、质量高、国际化”为指导,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级特区”,通过由大学者作为领头人组建人才培养团队,依托高端国际合作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有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国家级特区:以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专业(11个基地全部纳入弘毅学堂或以弘毅班招生)、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依托,推行“一型二制三化”(研究型、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实行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和国际化办学,力求培养在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起引领作用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及创新工程师。身处武汉大学本科教育国家级特区,学生可以享受到学校顶尖的教育资源和相关政策。
校级示范区:以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旨在培养面向前沿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拔尖专业人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优势学科特色,我校设立碳中和本硕博试验班(水利水电学院)、数字文化本硕博试验班(信息管理学院)、化学新能源自强班、数学自强班。以上班级绝大部分通过高考直接招生,学生可享受本专业领域内优厚的办学条件和相关政策。
此外,我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融通)、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八年制,本博融通)、口腔医学(5+3一体化)等本研衔接专业,继续面向高考直接招生。
院级试验区:相关学院根据自身办学情况和条件,开设智能电气试验班、智能机器人试验班、智能导航试验班、网络安全试验班、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试验班、涉外法律人才试验班、国际金融试验班、精算试验班、供应链运营方向试验班、战略与投资试验班等各类试验班,鼓励优秀学生借助优质资源脱颖而出,成为本行业内的高级专门人才。部分试验班直接对高考招生。
三、加强招生培养联动,优化人才选拔方式
一是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全校130个本科专业,按照68个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
二是优化选才育才机制。一方面,在充分调研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审核各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大类构成、深化大类培养改革。2023年版本科培养方案实施“3+X”大类培养模式,除部分“试验班”外,其他大类包含专业均不跨类。另一方面,提前制定二次选拔、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加大对基础学科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稳定支持立足前沿、自由探索的基础学科本科专业。
三是拓宽拔尖学生选拔录用覆盖面。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相关专业,增加进校二次选拔人数。弘毅学堂所有专业、地球物理学(弘毅班)、软件工程(国家特色示范软件学院试验班)、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特色示范软件学院试验班)、数学自强班(一年后选拔)等专业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二次选拔。网络安全试验班、涉外法律人才试验班、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试验班面向院内学生进行二次选拔。
四是继续对竞赛获奖学生实施优惠政策。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新生,进校后可优先进入弘毅学堂理科试验班,2022年有76名新生因此受益。
五是调整弘毅学堂招生专业。取消弘毅学堂工科试验班招生,弘毅学堂保留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和交叉学科专业招生。2023年,弘毅学堂招生专业为:人文科学试验班(含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国学)、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经济学、金融学)、数字贸易与金融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PPE试验班(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LE试验班(哲学、经济学、法学)、临床医学(八年制)。
四、坚持立德树人,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大学先修课、“登峰计划”等项目,贯通优秀中学与高水平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通道,有效加强大学与中学衔接,积极发挥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作用。2023年我校已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三中、武汉二中等部分高中开设了大学先修课或体验课,部分高中学生参加了“自然科学导引”先修课的学习。2023年7月学校将通过“登峰计划”接待部分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高中生进入化学、生物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体验和学习,为今后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二是完善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学校优化培养流程,探索形成衔接有序、逐级递进、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深化导师制与学分制改革,强化科研引领和学业指导,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
三是健全本科学生国际联合培养机制。学校长期为学生国际交流提供资助,6年来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专项资助学生国际交流,每年还举办国际交流月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并且积极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此外,学校每年邀请国外一流高校教师开设数十门“第三学期”国际课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