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喜讯!武汉大学获47项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时间:2023-03-08

 

(通讯员 王胡红)日前,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揭晓,武汉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7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位列高校第一,其中特等奖8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6项。此外,武汉大学有3个作为合作单位的项目获奖。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对全省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本次评选竞争激烈,共评选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00项,其中特等奖48项,一等奖152项,二等奖200项,三等奖200项。

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反映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取得的新成果,代表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对学校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教学成果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质量,我校统筹布局、提前谋划,通过业务培训会和工作布置会等形式,强化教学成果培育过程,引入校外专家评审机制,高质量完成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并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组织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共遴选出16项教学成果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深入挖掘教育教学中的特色与优势,整合资源,凝练特色,力争在今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全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本次获奖成果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结晶,体现了我校在“大思政”育人格局、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四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的特色和成效。这些获奖成果对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武汉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名单如下。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

等次

成人·知天·铸魂: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周叶中、李建中、桑建平、张绍东、彭华、潘迎春、苏德超、左亚文

特等奖

面向国家需求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李德仁、龚健雅、秦昆、吴华意、胡庆武、龚龑、孟小亮、王玥

特等奖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方卿、陈传夫、黄如花、吴丹、陆伟、王玉珏、周耀林、周力虹

特等奖

前瞻与创新——战略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冯果、何荣功、项焱、崔晓静、武亦文、秦天宝

特等奖

“一固二强三贯通”医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唐其柱、余保平、余锂镭、章军建、乐江

特等奖

思政引领、目标导向、多方协同机制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泉声、吴志军、方正、胡衡、谢献谋、李杉、汪洋、余亮

特等奖

育家国情怀,做经世学问——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国安、王萌、郑威、刘安志、薛梦潇、鲁家亮、魏斌、黄楼

特等奖

五位一体,融合创新:基于跨学科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单波、强月新、肖劲草、肖珺、吴世文、洪杰文、王松茂

特等奖

烛光导航工程培养生命科学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舒红兵、屈文谦、姜星莉、谢志雄、秦正保、王绍军、石蕾、李勤

一等奖

四维融合、三优同创——基于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

姜卫平、郭迟、刘经南、郭文飞、杜博、李必军、楼益栋、牛小骥

一等奖

“理工并举、双轮驱动”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杜清运、蔡忠亮、任福、沈焕锋、李霖、苏世亮、费腾、田晶

一等奖

面向世界一流学科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黄翠、尚政军、孟柳燕、赵熠、陈刚、梁珊珊、撒悦

一等奖

“五位一体、分层递进”的妇产科学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张元珍、张蔚、刘文惠、郭娟娟、段洁、李家福、蔡红兵、陈红

一等奖

基于“四个面向”的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余振、李雪松、杜莉、宋敏、文建东、罗知、魏立佳、张天顶

一等奖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沈壮海、罗永宽、丁俊萍、李楠、宋俭、杨军、唐皇凤、陈训威

一等奖

志趣引导、课程重构、项目驱动,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巫世晶、肖晓晖、王伟、石端伟、陈小桥、马彦昭、张志强、王晓笋

一等奖

智能化时代测绘类专业新工科改革与实践

姚宜斌、邹进贵、闫利、黄声享、袁强强、李英冰、史俊波、詹总谦

一等奖

“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电子信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江昊、贺赛先、徐新、邹炼、张海剑、周立青、龚威、李德识

一等奖

面向新工科电气类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课程与实践体系构建

徐箭、陶劲松、唐飞、龚庆武、乔卉、柯德平、查晓明、孙元章

一等奖

“立德树人 融会贯通”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董卫国、朱俊勇、李源、张吉翔、余锂镭、胡苏萍、王燕霞

一等奖

面向北斗国家战略的导航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立与实践

张小红、邹贤才、郭斐、黄劲松、王甫红、刘万科、楼益栋、朱智勤

一等奖

学科交叉引领的土地资源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耀林、何建华、焦利民、刘艳芳、沈焕锋、刘殿锋、孔雪松、江平

一等奖

冷门不冷,绝学不绝:语言文字绝学课程的系统改革与创新实践

王统尚、卢烈红、萧红、肖圣中、王怀民、李寒光、韦胤宗、赵昱

二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专业工程应用型实验教学改革

胡将军、刘慧龙、毛旭辉、王旭、邓红兵、肖玫、周旻、吉冰冰

二等奖

创新软件安全能力培养体系,打造一流攻防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

彭国军、傅建明、杜瑞颖、赵磊、王丽娜、刘丹、崔竞松

二等奖

面向“软件定义”新业态需求的“两观四力”软件工程跨界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李兵、陈珉、韩波、朱卫平、王健、马于涛、张昀、吴闽泉

二等奖

一流学科托举,一流专业哺育,一流教师领航——水利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严鹏、黄介生、程永光、胡志根、王志远、李丹、吴云芳、高晶

二等奖

双一流背景下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与实践

方德斌、宋敏、曾国安、潘敏、邹薇、汪涛、郭凛

二等奖

化学一流学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胡斌、袁荃、吴淑娟、蒋风雷、汪成、王富安、王宝山、钱江锋

二等奖

“三维一体”八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芙玲、喻明霞、陈志桥、叶旭军、何莉、雷红、魏永长、杨琨

二等奖

面向数据思维与能力融合发展的信息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李纲、陆伟、赵一鸣、安璐、陆泉、黄如花、吴丹、马费成

二等奖

以专业PLUS和理论PLUS为导向并嵌入通识教育理念的财经类专业课建设

文建东、肖利平、胡艺、张芬、丁宇澄、李雪松、蒋盛君、陈军

二等奖

地球物理一流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申文斌、李建成、张双喜、张煜、王正涛、褚永海、徐新禹、丁浩

二等奖

工学专业的控制类课程网络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与实施

周洪、胡文山、雷忠诚、刘国平、专祥涛、杨飞、张荣

二等奖

基于“三元”融合的水利新工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

张翔、吕一兵、夏军、张艳军、艾学山、陈燕飞、张利平、梅亚东

二等奖

虚实融合-物理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吴奕初、刘海林、杨智慧、王晓峰、乔豪学、林伟华、江先阳、常胜

二等奖

强化田野考古实习,培养拔尖考古人才

余西云、张昌平、李英华、王洋、单思伟、何晓琳、孙卓、李涛

二等奖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城乡规划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魏伟、牛强、谢波、蒲向军、周婕

二等奖

从国情出发,深入中国实践——社会学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探索

贺雪峰、桂华、杨华、吕德文、王德福

二等奖

医学生微创外科能力培养体系与模式创新实践

王行环、张蔚、杨琨、王欣、罗斌

二等奖

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吴黎兵、杜瑞颖、何德彪、李俊娥、林海、沈志东

二等奖

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沈黄晋、王建波、乔豪学、黄慧明、周国全、付德君、郝中华

三等奖

基于兴趣驱动的医学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及推广应用

汪晖、陈廖斌、徐丹、郭喻、陈洪雷、郭娟娟、敖英、寇皓

三等奖

构建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体系,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陈小桥、胡明宇、宋凤莲、龚晚林、李敏、谢银波、王忠华、陈东

三等奖

“三三链动,广域实践”: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金品牌

项久雨、骆郁廷、杨威、刘水静、陈武

三等奖

“四严四会”,卓越病理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袁静萍、卢章洪、阎红琳、黄文先、严丹丹、杜贤进、申复进、王卫星

三等奖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定明月、曾玉彬、曹顺安、陈重学、徐飞、王瑶、田鑫、岳亚楠

三等奖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