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蒋园、冷俊)近期,本科生院组织完成了首届武汉大学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结题答辩,在41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
以下是各答辩小组优秀项目代表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成长与感悟。
《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辐照损伤机制的跨尺度仿真研究》
弘毅学堂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2级周芷璇: 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凭借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抗辐射性能和高击穿场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核能等极端环境中。为验证锗掺杂的SiC材料的空间服役可靠性,本工作对本征与掺杂体系的辐照效应进行跨尺度仿真研究,涵盖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比不同条件下的辐照损伤差异并探索损伤机制。
珞珈基金项目为我叩开了科研的大门,勤奋刻苦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总结反思的习惯都是科研训练过程中必备的。特别感谢张召富教授与刘太巧师姐的悉心指导,以及本科生院的大力支持。
《复杂拒止环境下微型无人机集群探索与制图》
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2级韩澍:在夏桂松老师指导下,我聚焦无人机集群探索与制图难题。通过创新协同与建图算法,项目不仅实现了复杂拒止环境下的集群自主探索,更显著提升了大场景SLAM的精度与鲁棒性,全面锻炼了我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LLM融合量化指标的学术影响力摘要生成》
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2级李滢滢:主持并顺利完成“基于LLM融合量化指标的学术影响力摘要生成”项目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学校设立珞珈基金,为本科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实践平台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感谢陆老师和实验室师兄们的悉心指导,让我掌握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帮助我克服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该项目让我深入理解了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痛点,探索了大语言模型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这段经历将激励我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智能化学术评价贡献更多力量。
《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微结构及性能模拟》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强基计划)专业22级朱世捷:在过去一年的业余科研中,我独立开展了《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微结构及性能模拟》项目。这段经历充满挑战,也让我收获颇丰。最令我难忘的是,每当研究推进受阻,总能得到指导老师陈胜利教授的大力支持。常常是一张白纸、一支笔,我们便投入长时间的理论探讨。陈老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始终鼓舞着我前行的决心。此外,刘欲文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为我解答技术细节难题;单强师兄与王晓晓师姐也在项目推进中给予了诸多帮助。实验室里无数个深夜与凌晨的坚守,都已成为我弥足珍贵的记忆。
据悉,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于2024年启动,是学校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项目旨在尽早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资助学有余力、有浓厚科研兴趣和科研训练基础的本科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着力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增强研究兴趣,提升科研能力,为其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