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学部教六楼204教室里,外籍教师Seth对着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Good!Good!”
这一幕,正是文理学部教学支撑与保障办公室践行“以高质量服务支撑高水平教学”理念的生动缩影。根据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创先争优促进月”活动精神,文理学部结合中心的培训,积极开展自我培训和学习,打造新的教学服务和管理模式,营造“主动服务、技术赋能、精益管理”的全新工作氛围。
聚力构建三维管理体系:预防性维护+智能化巡检+精准化培训
文理学部创新构建“预防性维护+智能化巡检+精准化培训”的三维管理模式,形成闭环保障机制。每日清晨工作人员提前到岗,充分利用7:30-8:00的“黄金半小时”,通过“督导在线平台”对校区235间教室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设备开机、网络畅通。教五楼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提前到教室打开机柜检查设备线路连接情况,枫园楼工作人员随时对教室监控无画面进行检修。
设立“实时护航岗”,通过讲台报修电话和“一键呼叫”功能,第一时间响应教师需求。此外,将督导在线平台与人工巡查高度结合。每日8:00-19:00实施动态监控,重点时段推行“15分钟轮巡制”,通过电视大屏实时巡查教室状态,工作人员可迅速定位问题,例如直播无画面、投影仪故障等问题,联系技术人员快速修复,故障预判准确率显著提升。
有针对性的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指导,课后建立“设备巡查备案”,每月集中复查故障设备,同时提升设备维护及维修技能,确保日常问题清零。
创新提出全周期服务链:课前预检-课中护航-课后优化
文理学部提出“课前预检-课中护航-课后优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将服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课前,工作人员对多功能控制面板、电动幕布、中控屏幕等设备进行标准化检查;课中,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和“一对一”教学,帮助教师熟练操作智慧教室的四块副屏切换、电子白板使用等功能;课后,则针对高频故障进行复现分析,优化教室设备。
文理学部不仅提升了教学保障效率,更在团队中凝聚起“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共识。特别是教五楼工作人员通过四楼LED大屏对每间教室设备进行巡查,针对个别教室投影机无系统画面,课后加强排查连接线及分屏器。此外,针对教师对智慧教室操作不熟练的情形,工作人员主动提供培训,甚至在课间现场模拟操作,确保教学顺利。
稳步推进三维培训模式:理论+情景+实战
文理学部通过“理论+情景+实战”三维培训模式,推动团队技能全面提升。4月,全体人员参加了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组织的多场专家培训讲座活动,学部还每周安排人员到文理学部教五楼集中培训,内容涵盖视频上墙预案、LED大屏发布、电源时序器故障排查等技能。教六楼采取“一对一帮扶”,反复对新手人员进行培训。此外,学部分片区进行现场实操,如模拟网络应急处理、视频矩阵调试等场景。
这种三维培训模式,不仅让一线工作人员增强了业务水平和技能,更让每一个人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出教育服务的活力。“余志强等多位文理学部教五楼多媒体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积极,工作用心负责、职业水平高!”一名学生在学校作风测评系统中对学部的工作表示称赞和肯定。
据悉,自从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开展“创先争优促进月”活动以来,文理学部教学支撑与保障办公室不断强化一线职工信息化素养和服务标准,协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以高质量服务支撑高水平教学。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在用行动诠释“隐形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的“守护者”,更是教育创新的践行者。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