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41个项目获得首届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资助时间:2024-11-19

(通讯员:蒋园、冷俊)近期,学校公布了首届武汉大学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立项名单,39个个人项目、2个团体项目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项目最高可获得8万元资助。

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是学校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项目旨在尽早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资助学有余力、有浓厚科研兴趣和科研训练基础的本科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着力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增强研究兴趣,提升科研能力,为其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开展跨学科跨学院创新研究。

以下是部分学院有关负责人、项目评审专家代表、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代表对实施该项目的感悟。

哲学学院教学院长李志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学院长谢志雄教授:珞珈本科生基金项目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为那些在课程学习之外仍有余力、迫切希望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之下开展独立学术探索的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工作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期待学校能够引入校友基金,结合不同学科人才培养定位,设立多元基金项目,让更多学生受益。

评审专家代表测绘学院郭斐教授:珞珈本科生基金项目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本科生科学研究素养培养和科研训练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我今年参与评审的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来看,项目整体质量较高,几乎所有的申请人都具有大创经历,选题具有前沿性,甚至有些个人或团队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建议学校和指导老师对获批的项目加强指导与管理,切实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项目指导教师代表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郭迟教授:近些年来,在本科生院和相关学院的支持下,我们一直秉承“四维融合、三优同创”的教学理念,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的实践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今年,学校启动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投入力度在全国高校都是首屈一指的,是一个标志性工程。很高兴获悉指导的学生获批立项,我们将以更高标准和更大投入带好这一批优秀学生,把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起点锚定在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上,让数智教育与专业训练融合实践,为学校“人才培养年”作出贡献和表率。

个人项目负责人经济与管理学院邱锦棚:有限的名额、有限的展示时间,各学院同学同台竞争,众多因素让我在项目答辩前夜还在为评委老师的可能提问而焦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我在本次项目申报中最深的感悟。过往三年的课程学习和省级、国家级大创经历,自己更多秉持较为功利的心态(为了GPA和保研),而较少考虑更为长期地持守所带来的平静和安宁。在本次项目申报中,我没有过分关注项目申报失败或成功的结果,转而逐字独立打磨申报稿,认真准备校级答辩。心态的转变,已经超越了项目立项本身带来的喜悦。感谢一路引领我成长的课程教师和项目指导老师们!感谢学校、学院为处于不同阶段的、有志于科学研究的本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个人项目负责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朱宇轩:我的研究项目早在刚入校时便埋下了种子。刚进入学校一个月,我便加入了学院原子制造实验室,并参与了“氢嵌入引发2D MnGa4-H的室温铁磁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也对“二维磁性材料”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发现,目前在二维尺度下实现室温铁磁性的材料很少,具有二维室温大磁致伸缩的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基于自己以往的学习研究,我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调控磁各向异性,在保证二维室温铁磁性的同时实现大的磁致伸缩。经过漫长的调研和预实验,在导师和研究生学长的帮助下,我开始了“具有室温大磁致伸缩的新型二维材料”项目的研究。

个人项目负责人测绘学院武小玉:作为导航工程学生,我的研究聚焦于定位、导航与授时(PNT)领域。在前期工作中,我相继参与了机器人导航相关的国家级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并对市场需求和前沿研究进行了调研。这让我意识到,自动驾驶领域对复杂动态环境中高精度感知需求正日益增长,传统SLAM虽然能在静态场景下对自身位姿进行精准估计,但性能易受动态物体影响,而SLAM与MOT在这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因此,我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融合SLAM与MOT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SLAM和MOT的经典算法,并进行了基础模块的搭建,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参与项目的过程,不仅开拓了专业视野,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个人项目负责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靳蕊华:我大二加入课题组,科研生活自此拉开帷幕,从参加“国创计划”到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到参加各级竞赛项目拿下多个奖项,我的科研生活踵事增华。申请珞珈基金时,我已有两年的科研经历,两年时间,我专注于材料性质的预测以及超高性能晶体发掘设计,在第一个工作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带着我们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的超高性能晶体发掘设计”,我站上了珞珈基金的答辩讲台。衷心希望在本项目资助下,更多学生成长成才,在解决真问题中锻炼硬本领!

团队项目负责人弘毅学堂马思达:我们小组成员前期是在实验室不同课题下进行科研训练的,是珞珈基金项目让我们走到了一起。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对方的个性与行为方式,小组内的沟通协作也逐渐流畅,每个人都在为团队的共同目标拼尽全力。相信跨学科团队的协作,一定能够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