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秦平、邢玲丽)为了激发高中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热情,武汉大学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中生量身设计了科普课程《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该课程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龚龑教授共同担任课程组负责人。2023秋季学期首次面向华师一高中生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2024年春季学期继续开设,本期课程体系持续优化,为武汉大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高中延伸持续开展有益的探索。该课程第二学期的第十讲《创新创造创业——空间信息与机器智能》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主任孟小亮负责讲授,本课程负责人秦昆、龚龑全程听课,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的多位老师参与现场展示。
科技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孟小亮教授从武汉大学校友雷军创办小米科技的传奇讲起,激发了同学们对创新创造创业的兴趣。接着,他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入手,介绍了武汉市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发展战略,进而引入了本次课程“空间信息与机器智能”的概念。
孟小亮教授通过移动机器人、NAO机器人、Gluon关节型桌面机器人、机器狗、Pepper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应用案例,介绍了机器智能实验室将空间信息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实现创新创造创业的具体实践。
育人实践:贯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孟小亮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团队依托发明兴趣小组、科创竞赛训练营、科创社团、机器人团队,在推进创新实践教育方面的突出成果。同时,他着重介绍了遥感信息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始终将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理念贯穿本科生培养全过程,成立至今已成功培育出数十项国家级竞赛奖项。
课程建设:优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为上好这一堂科普课,武汉大学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龚晚林、李敏、黄河、杨尚尚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在这个环节,华师一的高中生们近距离看到了人形机器人、NAO机器人、机器鱼、机器狗、智能车以及智能无人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产品。老师们带领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讲解原理,同时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亲身感受机器智能的机会。
本次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开展,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化了对机器智能的理解。同学们在探索中感受,在讨论中思考,在心里种下了创新创造创业的种子。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