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东海、秦昆、秦平;摄影:刘东海、秦昆、陆智诚)为了激发高中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热情,武汉大学为华师一附中学生量身设计了科普课程《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该课程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该课程第一讲由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讲授,目前已开展五次。10月24日下午,人工智能专家、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计算机学院张乐飞教授开展第五讲《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问题导引:有效引发学生思索探求
张乐飞教授以一个问题开场:“如果给你一幅全球卫星影像,如何快速获取所有航母的位置信息?”这个问题有效调动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发同学们展开思考。这时,张乐飞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支持在卫星影像中的任意位置进行飞机目标检测,其自动化程度之高,识别速度之快,超乎同学们的想象,让同学们赞叹不已。紧接着,张乐飞教授说,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这项识别任务中功不可没,并由此引出本次授课提纲。
课堂讲授:结合热点贴近前沿
张乐飞教授以“超大数据、超大算力、超大模型”这三个关键词作为课程导入,介绍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前世今生”与“三起三落”。他首先引用了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理论和概念,并结合高中生容易理解的多项式拟合知识进行具体讲授,为后续的理论讲解进行铺垫;接着,张乐飞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诞生和发展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及其标志性事件,阐述了人工智能螺旋式发展之路的7个发展阶段。他采取叙事和论述穿插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工智能“三盘棋”以及癸卯年AI大爆发的相关AI产品,重点剖析介绍了ChatGPT大语言模型,并指出,超大模型是AI未来的一大特征。
张乐飞教授还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赛场,他引导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国家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视,并号召同学们要“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课堂总结:激发青年学子爱国情怀
在课堂的最后,张乐飞教授告诉同学们,现在智能国防建设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产高端芯片仍需久久为功,中国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领域的发展仍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张乐飞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国内高科技公司在自主研发领域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最后,张乐飞教授以张伯苓先生提出的“爱国三问”为课堂收尾,勉励同学们成人成才之后走到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去发光发热。
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延伸思维广度
课堂结束后,张乐飞教授安排了答疑解惑环节。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张乐飞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严谨的解答。
据悉,本次课程的主讲人张乐飞教授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发表IEEE汇刊论文30余篇和CCF A类会议论文30余篇,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获人工智能会议IJCAI杰出论文,主持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和湖北专利奖银奖1项。
《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课程组负责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以及华师一附中陆智诚老师、芮黎明老师全程听课,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处为本课程专门配备的助教、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刘东海同学积极协助组织了本次课程。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