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风采 > 正文
【教与学的革命】哲学学院成功召开教育部101计划“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推进会暨宗教学学科建设咨询会时间:2023-07-19

(通讯员夏天晗)78日,教育部101计划“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推进会暨宗教学学科建设咨询会在我院B107报告厅召开。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武汉轻工大学等15所高校及研究院的22位专家学者应邀前来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联系全国范围内宗教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商议推进“宗教学概论”课程、教材及宗教学学科建设。

a7890d0792334aaf4ee2291118db328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志副院长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佃来院长、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陈学敏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所长分别为会议开幕式致辞。

李佃来院长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感谢,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们介绍了教育部“101计划”项目的定位,说明了基础学科教材编写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意义。

77eeaa2e3b98abb95e938f8a563df4c

陈学敏副院长代表本科生院热情欢迎诸位专家学者来武大开展研讨会,对专家学者们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向在座学者们介绍了武汉大学本科专业门类情况以及宗教学学科在武汉大学占据的独特地位。

3c2070a90345d9396914a72f1fc9cde

郑筱筠所长在致辞中重点讨论了本次响应“101计划”的学术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她指出,学者们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宗教,去探索宗教发展规律,做好宗教工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现和解决宗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构建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

b8e7fccf1ffe259c311cb11868f0465

588addce31ad7cad22a1b3a59cf8d32

会议首个环节为“主题发言与情况介绍”,由武汉大学黄超研究员主持,武汉大学李志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所长及武汉大学翟志宏教授发言。

李志教授PPT的形式为专家学者们展示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科建设情况,并从专业布局、依托学科、教学改革和培养质量四个层面说明“宗教学概论”课程的基础地位与核心特色。

郑筱筠所长作了题为“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理论思考”的发言,以“导”“和”“润”“化”四个重要概念串联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深层逻辑,强调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加强“导”的体系建设,顺应“和”的规律,发挥“润”的作用,形成“化”的效果和目标。

翟志宏教授对本次“101计划”中以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为牵头专家的“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组关于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说明本次会议主题的首要期望,旨在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

会议第二个环节主题为“知识体系:课程与教材建设”,上半场由复旦大学王新生教授主持,武汉大学黄超研究员、南京大学徐小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及山东大学陈坚教授参与发言。

黄超研究员给各位学者介绍了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所著教材《宗教学》的基本特点,一是体现宗教学学科的自觉性与新的研究模式;二是突出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三是系统完整的理论架构;四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的系统阐释;五是结合宗教学教材和学科谈建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一体两翼”学科体系。

徐小跃教授指出,论述中国宗教的这一部分教材材料,应当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双面精通。学者应当去思考宗教问题能怎样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风雷教授认为做学问要运用好唯物史观,用历史解释宗教。关于如何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张教授提出几点突破口:一是“宗教”的界定问题;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三是宗教发展的历史规律;四是宗教消亡问题;五是宗教的社会作用;六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关系。

张百春教授认为当前国内宗教学界缺乏对异端问题和宗教仪式问题的研究,宗教情感由宗教仪式培养,宗教的实践传统是宗教学学科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宗教仪式也可以从中作出中西比较,将会有很大实际意义。

游斌教授围绕四个方面对“宗教学概论”课程的推进提出建议。一是要培养问题意识;二是要有价值意识;三是理论意识,如宗教间如何对话、宗教思想如何跨文化建构;四是几个需把握的知识要点,如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关系、经典与宗教的关系、中国宗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

陈坚教授提出,要不要设立“宗教类型学”的问题应纳入考虑,应当厘清宗教是一个学科的概念还是学术的概念,“学科”和“学术”并不相同。此外,宗教极端主义的问题也有待澄清,许多学生对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区分并不了解。

会议第二个环节下半场由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王新生教授、南京大学王月清教授、浙江大学陈越骅教授、武汉大学徐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蔡林波教授及中山大学张清江副教授参与发言。

王新生教授对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理清“宗教”概念;二是要厘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其他宗教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属于“元”宗教观;三是要有“中国宗教学”的地位和特殊方法;四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哲学的宗教观;五是每个老师视角不同,教材太厚不太有可行性,概论性内容可以简化。

王月清教授强调教材应“守正”后作出时代高度的创新,教材应体现几个层面的意识。首先要增进学术史意识;其次要增进“中学”和“西学”意识;最后要增进时代意识。整体内容要有历史的纵深度、理论视野的广度和面向实践的厚度。王教授接着提出了一些关键词便于把握这些意识。

陈越骅教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坚守客观的历史的宗教学,不能偏向某一种;二是培养学生跨文化研究能力;三是带动最新的跨领域的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正规的知识网站来源;四是增加互动设计,增强感性认识;六是要保证教材系统完整,富有吸引力,更客观、科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徐弢教授指出,教材的编写首先应走“中道”,“守正”就是守中道,要把握教材内容内部结构的平衡;其次,基础课程应把基础知识讲出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生搬硬套片面的理论,要让学生真正学到实践中的真知。

蔡林波教授认为,上课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证的、精确的、前沿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概念论述。一方面,有些理论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比如灵魂观,西方的灵魂是一个精神实体,和道教的魂魄观不一样,其中的界定需进一步辨析。另一方面,可以尝试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比如走进博物馆讲课。

张清江副教授认为,教材需要重视儒学、儒家传统;如何去选择、平衡不同的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做进一步考虑;课程的定位和目标的设定是课程推进的出发点,导论课程应当实现的效果是教会学生们如何去理解生活中的宗教现象。

会议第三个环节主题为“宗教学学科建设”,由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吕建福教授、东南大学梁卫霞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白虹教授、山东大学王强伟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成军副教授、武汉大学赵盼副教授参与发言。

吕建福教授首先指出“宗教学概论”肯定不是“宗教概论”,应具有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性质,要结合过去的历史与当下的时代书写。另一方面,应在宗教和哲学间作出一定区分,宗教侧重信仰的对象,哲学侧重现实世界的对象,不能片面地运用哲学去否定宗教的问题。

梁卫霞副教授对东南大学哲学系本科教育的经验作了简要介绍。基础学科不同于应用类学科,批判思维、概念思维很重要。东南大学的宗教学没有独立,但还是重视其发展,因为宗教学学科当中包含一些永恒的东西,所以能够一次次进行自我革新。

白虹教授向专家学者们推荐了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所著《宗教社会学》,指出其有几点特征:一是提出“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概念,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二是自觉地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加以应用,以现实的宗教信仰和现实的宗教的人为中心;三是对中国经验的总结。

王强伟副教授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表示,应有的放矢,宗教学学科教材应将跨专业学生也纳入考虑范围内,另外,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编写全面。在学科边界与跨学科方法方面,当前还未有明确的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应在这方面再下功夫。

王成军副教授认为本次推进会是发展的契机。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王成军副教授同意王新生教授“元”宗教学的观点。其次,很多专家学者局限于单一宗教的研究,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宗教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尚待更加清晰的界定。

赵盼副教授认为应明确宗教学概论对今天的本科生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方面的首要工作是“祛魅”,不要神圣化也不要污名化,要认识到宗教客观上究竟是什么。此外,宗教学本身包含思维方式的训练,学者应破除刻板印象,灵活处理。

会议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张百春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徐小跃教授和武汉大学翟志宏教授作总结发言。

徐小跃教授强调,首先,应把“宗教学概论”的教材写成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指导下的教材;第二,对于宗教产生的根源,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谈;第三,对于宗教类型的区分非常重要,对定义的把握要灵活;第四,要严格区分“异端”和“极端”;第五,要注意判教之“判”在批判,着眼于澄清前提、划定范围的反思;第六,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应辨清。

翟志宏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主题报告和精彩观点表示感谢,并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宗教学研究领域还有很多内容尚未完全挖掘出来,本次会议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众学者凝聚在一起讨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