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姝虹 张晓姚 王心悦 陈建敏 王嘉欣)2023年3月22日,“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2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新闻传播学一流教材建设与创新主题,围绕新闻传播学精品教材编写的标准、教材与科研的关系、实践类教材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会议开幕式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洪杰文教授、党委副书记王怀民分别致辞,廖秉宜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赵怀瀛副编审,《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编审,广告学系周茂君教授、刘艺琴老师、王晔老师、余晓莉老师、慕文龙老师,新闻学系副主任林婕副教授、王松茂副教授,网络传播系副主任王朝阳副教授、张雪霖特聘副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副主任欧阳敏副教授、彭彪老师,本科生办公室副主任杨力老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赫爽老师、庄健老师等参加会议。
洪杰文副院长回顾了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的历程,指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新闻传播学教材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推陈出新,多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他强调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的重要性,鼓励学院教师积极编写和出版高质量教材。
王怀民副书记指出,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他认为新闻传播学教材要做到两个“厚度”,即具备“尺寸厚度”和“质量厚度”两个重要标准,既要具有广泛学科包容和丰富图文内容的现实厚度,又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质量厚度。
在主题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赵怀瀛副编审分享了新闻传播学一流教材建设的标准与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标准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指出优秀教材的标准要把握好“正、准、简、新、全”五点,并对国内新闻传播学教材选题策划和内容编写做了深入分析。
刘金波编审认为优秀的教材编写是产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其中“宽度、高度、厚度、温度、深度”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五个标准,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贯穿到教材编写中,有利于通过教育教学更好地培养专业化人才。周茂君教授提出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要注意三个重要方面,一是要注重专业主干课教材建设,主干课程涉及专业学科体系、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二是注重从传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整体线索,把握关键节点,最后落脚到现在,三是注重案例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新闻传播前沿知识。林婕副教授分享了新闻传播史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理解,认为史学教育中一方面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在编写时应把握好尺度,另一方面在符合教材出版要求的基础上也应当具有自己的思考以启发学生。欧阳敏副教授从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出发,交流了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著”和“著”的标准,认为目前相关教材所涵盖的知识体系都较为全面,但在综合体系下也存在一定的细分领域。王朝阳副教授提出教材设计需要大量图片,彩色印刷导致成本过高、书本过厚对普及使用造成影响,可以通过更改纸张种类或彩印种类来控制成本,针对教材出版中地图使用问题,教材编写与出版工作需要严谨。张雪霖副研究员交流了跨学科教材建设的现状与市场前景,以及教材的编写风格及配套工具使用,提出规范标准的编写风格及配备课程PPT的教材更受欢迎的。彭彪老师认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同时指出教材的专业性必须与普适性达到一个平衡,总体需要遵从好用易用原则,要保持教材的创新性可通过在教材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材中所涵盖的案例及数据进行适时更新。刘艺琴老师认为教材是动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如何构思选题、何种内容符合当下的数字时代、如何把课程问题转变成科研成果、如何为更多的学子提供帮助,都是现下进行教材编写时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余晓莉老师提出广告学教材里经常出现较大篇幅的广告案例,这其中是否可能牵涉到侵权的问题?在教材中使用广告节或广告比赛的优秀案例,是否也可能违规侵权?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赫爽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实验教学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感悟,认为实验实践教学具有工具多和变化快的特点,市面已有的教材难以跟上业界的发展节奏,期待未来在实验实践教材领域能有融合性强、适合非专业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杨力老师根据自身本科教学管理的经历,指出学院对教材编写和出版十分重视,学院老师在教材编写上积极性很高,同时她还提出教材编写和选用中对内容进行审核的重要性。慕文龙老师认为教材是科研的成果化,但责任有不同,科研成果是与学界同仁对话,两方的意见不同时可以进行探讨。但教材面对广大的学生,需要传递正确知识与观点,责任更为重大。
最后,廖秉宜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一流教材,教学与科研可以相互促进,教师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之中,对于科研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与拓展,期待参会专家学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教材出版。
(摄影 王嘉欣)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