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建动态 > 正文
本科生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研讨会时间:2024-12-24

(通讯员:陆晗昱、宋美琪)12月23日上午,本科生院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研讨会。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主持会议,副院长吴奕领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第四章“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晓锋领学第五章“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学习内容和本职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科生院院长兼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吴丹: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通过阅读《纲要》,我更加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明确地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在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数智教育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同时,我们要深刻认知,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世界文化激荡展现新的态势,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充盈的博大文化情怀、展现的鲜明实践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武汉大学本科教育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新局面。本科生院副院长兼质量管理处处长姜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凝结着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智慧,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一重要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我们要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重要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并以之指导我们的实践。高校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文化传承发展的职责使命。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既是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又是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的必然要求。

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我深感其深远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是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也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党对于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现了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自信。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培根筑魂,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三是要充分发挥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等学科优势,发出武大声音,做出武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还提到了发挥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科齐全、创新鲜明、校园美丽的高等学府,不但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更具有硬核科技实力。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家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即将召开第十次党代会,将为武汉大学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我们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晓锋:《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专章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对于个人而言,精神体现着个人的进取心和意志力;对于国家来说,精神代表着国家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唯有在精神上达到自立自强,个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才能从容应对,国家在世界竞争中才能奋勇向前。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有文化的主体性,也就是在文化认同上坚定自我,而不能一味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秉承独立自主之精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以人文社科见长、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理应肩负起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在构建独特性学科、编写原创性教材、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等方面奋发有为,产出一批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高水平成果,成就一批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高层次人才。

本科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白玉:首先要明确方向与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大学文化建设指明方向,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其次要营造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高校应着眼自然、人文科技环境,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入手,营造风清气正、书香浓郁的校风学风,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符号和品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最后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论遵循。“守正”即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的文化领导权、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和中华文化自信自强;“创新”则是结合时代需求,创造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彰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与活力,处理好传承与创造、规律性与目的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漆玲玲: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让我们对如何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文化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是高校应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二是高校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高校需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科生院质量管理处副处长王丹:高校的五大职能是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五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五大职能之一,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培养文化传承人才,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是高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习近平的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也是指导高校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和社会大众,使其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流传和发展。作为文科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在这方面,武汉大学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他们毕业后能够从事文化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播等工作,成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此外,学校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向学生和社会传播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承载着弘扬优秀文化价值观的使命。在文化创新方面,高校将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例如,我校的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增强了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学者,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高校鼓励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使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催生出新的文化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文化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开设创新课程、举办文化创新大赛、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文化创新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价值的文化作品和文化形式。例如,文学院开设创意写作课程,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文化创意人才作出了贡献。

作为高校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推动提高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处副处长周立超: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这一思想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展现了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结合学纲要的学习,谈三点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是强化拔尖人才培养的使命驱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强化使命驱动,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要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二是深化“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统筹考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融入学生的培养中,助力他们成长成才。三是拓展文化育人格局,完善育人机制。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完善文化传承创新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之中,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主任瞿成雄: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这本书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党曾有过偏差,并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曾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关于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波澜壮阔,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武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第一方阵高校,发扬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也是责无旁贷的,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要让我们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熟悉、认同,从而继承和传播、发扬光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学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科学指南。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对文化创新的号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关系,强调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重要地位。这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开放包容,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也要坚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再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工作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学校的教学发展中心,我们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学校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从教师教学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发活动,着力营造卓越教学的文化氛围,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材建设中心主任方祥玉:在高校教材建设工作中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教材建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作为育人的关键载体,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在教材建设中,务必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其中的指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的“魂脉”贯穿始终。以正确方向引领学生,助力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二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高校教材应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教材编写中,深入挖掘其精华,融入各个学科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感受其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三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教材要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领域,教材应积极吸纳学科前沿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教材内容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总之,高校教材建设工作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打造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高质量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坚实基础。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德军: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结合有机贯通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了广阔道路。

“第二个结合” 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结合让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同时使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都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徐毅: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价值,为我们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一下五个方面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思践悟。

一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注重挖掘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四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指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总之,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林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胸怀天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定。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这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提升教师国际视野,推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二要坚持文化引领,铸牢立德树人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塑造社会风尚、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建构中国话语,塑造国际舆论主导权。在全球化背景中,掌握舆论主导权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武大要发挥人文社科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文化领域深耕细作,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副主任邱超:通过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我们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文化建设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为我们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的领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深刻领会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就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领导下确保我们的工作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取得新成果。二是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植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脚步不停歇,既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又在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发展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明在21世纪迸发出新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三是深刻领会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将文化自信不断转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和改革创新的活力。既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文化上的交流互鉴,充分吸收外国文化一切先进有益的成果,坚持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四是深刻领会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阐释中国道路、构建中国理论,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到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今天中国国际形象“自塑”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话语格局中的地位正由“被动”转为“主动”。我需要越来越善于用中国故事讲清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话语优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在推动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发展、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方面,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和实践要求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工作更高质量开展,在武汉大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的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而不懈奋斗。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