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用执着和坚守打造600多个家庭“电子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团队实验博“疫”战
  发布时间:2020-06-23 | 所属部门:

 

 

 

前导:不少一节课,不缺一个学生,不减一步动手环节

6月21日本学期最后一天下午17:30,随着三个实验班级的师生完成课程总结下课,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团队全面完成本学期所有实验教学任务,为过去165天的教学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从2020年1月9日到6月21日,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团队不少一节课,不缺一个学生,不减一步动手环节。依靠团队多年来在“随时随地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技术研究中的探索和积累,以自主研发的集成仪器技术为核心,为全国的武大电信学子构建了600多个家庭的“个人电子实验室”,制定了基于个人实验室的全面课程计划,动员大量老师参与疫情期间实验课程支持,分包了100多万个元器件,投递了600多个实验包裹,将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投递到学生家中,开展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实验教学博“疫”战,打出了武大电信人的实力、气势和决心。

战前:欢笑与喧闹

2020年1月9号,师生们完成了一年的学习,准备迎接寒假和传统春节。电子信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大楼却人声鼎沸,在逐渐清静的校园里显得格外热闹。武汉大学电子竞赛培训的传统项目寒假集训在这里正式启动,课程团队负责人周立青老师正式向同学们推出了筹备已久的寒假集训方案,培训对象来自电子信息学院和物理学院7个专业共246名同学分成6个培训班,8名指导教师和21名师兄助教全面上阵,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周的微处理器技术和系统开发的集中训练。1月15日,集训结束,同学们兴奋地带着寒假设计任务返回家乡,按计划2月17日返校要进行寒假项目验收,但谁也没想到,返校至今还停留在大家的期待中。

图1 1月10日微处理器技术和系统开发集中培训

遭遇战:常规装备战疫情

1月23日武汉封城,随后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华抗疫壮举。武汉大学立刻启动了教学预案,开始线上教学的准备。在此期间,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一天也没有停止,1月15日集训结束同学们返家除了自己的行李,还带着团队统一配发的微处理器开发平台,这本是为寒假设计项目准备的便携式开发平台,让电子竞赛培训在疫情遭遇战中得以坚守实验桌,开展了独特的实验学习模式。

作为团队配置的常规实验装备,小小的微处理器开发平台成为疫情遭遇战中同学们手里唯一的硬件武器,但小平台有大作为,基于微处理器开发平台,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微处理器相关的数据储存、通信、数字钟等系列实验。外面病毒肆虐,小小的微处理器开发装置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实践平台。

图2 同学们在2月份完成的数字钟系统

阻击战:全面动员“应开尽开”,边抗疫边教学

二、三月份的武汉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学院在汉教职工也全面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与此同时,作为严重依赖于实践环节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一直是电信学院所有老师思考的问题。李德识书记和贺赛先副院长一边忙于疫情防控,一边组织研究实验教学推进措施,明确提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软件类、仿真类实验“应开尽开”,不得推迟教学计划,硬件类实验要尽最大努力创造实验条件,力争“能开尽开”。

通过统筹协调,各实验课程创造条件,软件仿真类实验课程率先开展,全面开课。硬件实验课程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依托有限的硬件平台,电信学子也展现了疫情中的樱花浪漫。他们用自己手里的开发平台,开展了一场疫情主题作品设计活动,他们用疫情播报终端、疫情防护小游戏、漫画、诗歌等主题作品展现了武大学子在疫情中坚守课桌的时代画像。团队老师们率先垂范,边抗疫边教学。团队负责人周立青老师春节期间就开始组织小区党员群众集中采购,组建小区党员抗疫小组群防群控,同时动员中心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战疫服务,就地投入服务群众的事务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支部书记的初心与使命。团队核心教师黄根春副教授,疫情期间老母亲不幸去世,黄老师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很快投入到社区志愿者行列。张荣副教授在接到支部抗疫动员后,毫不犹豫加入学院党员突击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信念和决心。虽疫情肆虐,但学院师生共奋进,让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乐山学习的印迹。

图3 同学们3月份设计的疫情主题作品

全面决战:硬核课程全面开展

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实验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集成电路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在没有专业仪器和平台的支持下是完全无法实施的,当很多高校纷纷采用仿真实验或远程实验形式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时,电子技术实验团队却坚持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课就是“实验”课,只有学生实际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支撑这一执念的,是武汉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团队多年来持续坚持的“随时随地开展实验教学”的教学技术研究,在武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实验技术项目、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等项目支持下,团队自主研发了集成了示波器、信号源、电源、频谱仪等12种电子仪器功能的集成仪器技术。“基于这台约A4大小的仪器,在任何地方,只要连接一台电脑,就可以搭建成一个移动的个人电子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周立青介绍。以集成仪器为核心,团队为全国的武大电信学子构建了600多个家庭的“个人电子实验室”,制定了基于个人实验室的全面课程计划,动员大量老师参与疫情期间实验支持,分包了100多万个元器件,投递了600多个实验包裹,将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投递到学生家中,开展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实验博“疫”战,打出了武大电信人的实力、气势和决心。

图4 全面开课前,4月份老师们进行技术培训和教学研讨

为确保学生能够在家顺利开展实验,团队从仪器检测、耗材配置、实验方案再论证、实验课堂模式、保障方案等多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仪器和耗材方面,所有寄给学生的仪器逐台检测,确保学生拥有功能完备的个人实验室,所有实验耗材逐个论证参数,小到一个电阻的阻值都根据设计方案考虑各种情况进行选择,耗材全部按照两倍以上的数量进行配置,同时设置替代实验方案,以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组织方面,所有实验项目都安排责任教师进行反复论证,要求实验老师必须完全依托个人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预演;在实验课堂设计环节,保持团队传统的双师制结构,即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配合一个班级的教学,确保师生比在1:15以下;改善实验讲解环节,安排6名老师专门针对实验项目讲解进行逐堂集体备课和课程准备,借助在线教学的优势,将优质师资共享给所有学生;严把课堂质量关,实验指导中同学们在线上课堂和老师进行视频交流,老师在实验中心和学生端使用同一设备同步指导,所有同学可以随时听取老师对其他同学的指导,拓展了传统实验课堂的指导面。在常规师资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保障组,负责设备和器材故障问题处理,全力保障师生实验课程的进程。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程指导大群中始终保持有十几位老师全天在线答疑,这些实验老师分为仪器组、材料组、实验方案组,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教学群中随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通过视频连线进行指导,直到学生解决问题为止。虽然实验条件受到很多限制,但同学们做实验的热情有增无减,求知若渴,课程组老师们经常给同学们答疑到深夜。

图5 实验中心老师分发打包器件

图6 即使没有学生在场,老师们还是坚持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

图7 学生收到的个人实验室器材

图8 教师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

图9 学生的“个人实验室”设计作品

坚守:严阵以待防反扑

6月的珞珈山刚刚送走新一届的毕业生,也在积极准备着迎接下学期同学们返校。然而国际疫情依旧肆虐,国内防控措施不减。面对复杂的防控局面,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电子信息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施方案》,准备了多种预案以应对和迎接新学期的开始,防止疫情反扑,我们严正以待。

后记:值得

“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值得,看着这些学生认认真真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代永红老师在第一轮实验结束时这样说到。“值得”是团队所有老师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博“疫”战最骄傲的回复。同样说“值得”的还有学生和家长们,在课程验收环节,同学们需要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现场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很多同学请来了家长作为测试助手,很多家长表示“从来没想过学校会为了孩子的实验,专门寄来这么多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更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要求没有一点降低,看着孩子每天熬夜做实验,感觉到孩子选择武大很值得也很幸运。”

图10 和家人一起享受实验课的乐趣

(通讯员:梁偲偲、周立青)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