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新闻动态>>正文
四位先生,满堂俊才,一门课——《中西制度文化比较》课程开讲
  发布时间:2021-10-26 | 所属部门:

 

 

(通讯员单新尧、翟炫华、董甲庆)2021年10月21日下午,由冯天瑜、郭齐勇、唐翼明、赵林四位教授共同讲授的《中西制度文化比较》课程于武汉大学工学部一教正式开讲。第一节课由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林先生主讲,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石兢教授主持。

新千年以来,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中西差异日益凸显。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这种差异在制度与文化上的表现,弘毅学堂开设“中西制度文化比较”课程。本课程围绕中西早期制度沿革、中西古典哲学思想、中世纪中西信仰与文化三个方面展开。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著名哲学家郭齐勇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著名文学家唐翼明先生,国家教学名师、宗教与文化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林先生受邀共同讲授课程。

武大师生与各界友人,或慕于众先生之才学,或衷于本课程之旨趣。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冯天瑜先生从对中国制度史研究现状的见解、“周制-秦制-汉制之辨”、“周制”的核心内容与运行机制、“周制”中保留的“原始民主”遗存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冯天瑜先生从宏观的、源头的视角探讨制度。传统观念上将文化两分,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在冯先生看来,文化应三分,制度文化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枢纽。周秦之制与希腊罗马之制度并无交流,东西方不约而同产生的制度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巨大差异,其间的异与同是我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其次,冯天瑜先生阐述了中国古代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是“周制-秦制-改良后的秦制(周秦融合的汉制——以秦制为基本,又吸收了周制)”。另外,冯先生总结道,中国制度演进具有连续性,是改良式的,它没有发生剧变,而是不断的修改和调整;而欧洲的制度,则有明显的跳跃性变化。

接着,冯天瑜先生从宗法制、封建制、井田制和礼乐制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周制的具体内容。

最后,冯天瑜先生讲述了“周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周代去古未远,公社时期的民主色彩被保留,周人对其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制度。首先,“辅贰”制。君王要有人不是服从而是教育他,如周公、召公。其次,国人议政制。周朝王位的继承、用兵、迁都等大事,会听于国人。再次,乡校,即民间教育与议论政事之地。一个稳定的文明的社会应是“大社会、小政府”,充分发挥民众的社会力量。另外,采风,即朝官去民间采音乐与歌词,并主要采集对朝政的不满,如“十五国风”。最后,鼓励“诽谤”。“诽谤”一词原为褒义,“诽”指当面提意见,“谤”指背后提意见。周代在宫廷门口设“谤木”,鼓励百官及民众对国政评点进言。冯先生着重强调,周制中对原始民主的保存,是中国传统制度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东西,中国后代的民本思想,从之演化。同时,对当下民主制度具有极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并有力回应了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中只有专制而无民主的质疑。

课堂的第二部分由赵林先生讲授。赵林教授从比较对象的选择谈起,依次讲授了罗马的扩张史、早期罗马政治制度、“共和”概念与罗马的共和制度建构。

希腊城邦各自为政,君权不兴,小国寡民,星罗棋布,与中国比较较为困难;而罗马从建成时间、统一形制到制度发展都与中国若合一契,异同互见,故赵林教授承接冯先生的思路,选择罗马作为比较对象。谈到罗马的分期,赵林老师认为罗马在王政时期已经奠定了共和政治制度运行的基本框架。凯撒遇刺身亡,屋大维终身不帝,都是罗马共和精神的明证。把握“共和”的概念,才能触罗马政治之脉络,民族之精神。

接着,赵林教授讲述了“共和”概念的演变。柏拉图之“共和”是君主制与民主制这两种政体的混合,亚里士多德之“共和”制度有“多数人的统治”的含义,而波利比乌斯深刻解释了罗马共和的本质直观。罗马之共和,是执政官、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动态平衡,也是罗马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相异相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的制度也不是一天成型的。共和理念塑造了罗马共和国的诸种制度,公民大会中平民和贵族的“博弈”贯穿始终,而监察官、保民官、执政官和独裁官的是各阶层角力的载体。

结束之前,赵林教授也留下悬念:“在共和国后期,随着罗马版图逐渐扩大,这时出现了三个新的势力,一个是执政官,一个是保民官。还有一个新的主角取代了元老院,那便是军队……罗马的共和制度衰落,走向了帝制。我讲的罗马共和和周制可以相互对照,而下节课的帝制和冯先生要讲的秦制也可以相互对照。”

至此,本节课全部内容讲授完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众人迟迟不散,这其中,抑或是目送先生们先行离场的诚敬,抑或是整理手中未完笔记的专注,抑或是体悟那无穷回味的陶醉……

二位先生匠心独运,融贯中西。“周制”和罗马政治制度两相对比,更显出自身的特点。同时,二位先生审慎治史,深思明辨,以原有之材料阐释新发之问题。无论是在时间体制下的宏观历史进程,还是具体时空中的细节,中西制度文化的比较贯穿先生们的讲述,同学们所感受到的是比较的方法、广博的视野。

先生们云集于此,他们讲中西制度文化之比较,述学者之使命,谈己之志向,论治学之方法。同时,他们也讲自己的期盼,谈中国学术的希望——那便是听讲的人。

10月28日,冯天瑜教授与赵林教授将继续围绕中西方早期政治制度比较这一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在后续课程中,郭齐勇教授和唐翼明教授也将从不同角度进行中西制度文化的比较。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是武汉大学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使命。

摄影:余艳 王亚莉

关闭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