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玉、段智炜)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于2021年9月23日下午3点在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107会议室举办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为主题的师生座谈及教学研讨会。
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全体教师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刘伟兵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刘伟兵老师阐明了此次座谈会的目的,鼓励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畅所欲言,积极反馈教学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探讨,寻求解决途径。随后,各位老师从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生特点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针对教学活动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李运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适当加压,减少形式上的负担。
张奇林老师则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深度阅读,沉下心来,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孟颖颖老师首先对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孟老师认为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无论是从学科地位还是专业特色来说,都具有十足优势,发展前景也很明朗,并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丰富的平台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潜心学习,孜孜求索”。
王增文老师提出“教育是先育人再育才,能力系统要随着知识的更新不断迭代”,他告诫同学们“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平时要多与老师交流,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习。”
殷俊老师从两个方面对专业培养提出意见,一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保持专业学习热情。认为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深入探究,从而有利于长远发展;二是明确专业特色。明确我们的专业与其他专业或其他学校的类似专业有哪些不同,找到自身的专业特色。
张平老师对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观点表示赞同,也肯定了最近几年来全系老师对专业建设作出的努力。此外,张老师重点强调了“人才培养新模式”,认为“我们的学生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走向社会,多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要学习好,更要能力强”。
针对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杨海文老师认为“教与学是一体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找差距、找原因来提升教学水平,学生也要发挥主动性,及时与老师、学院、学校沟通,主动提想法,积极做反馈。”,双方缺乏沟通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并倡议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集中起来反馈给老师。同时杨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说到“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提早做好人生规划”。
刘伟兵老师接着谈到,无论是“教与学革命”还是新文科建设都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及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方向、新目标、新探索。在创新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职责、义务的边界需要界定清晰,然后提出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教学资源如何更有效、合理配置?等问题。
除了一些共性问题,各位老师还针对自己课堂上遇到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洪丽老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提出两点意见:首先是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穿插思政元素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学生课堂表现差异化明显,互动性、积极性不高,要注重引导。
张郧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以下问题:上课形式过多,花样繁杂,学生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影响了学习质量,该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显示出一定的科研兴趣,有什么好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变少的问题,张老师建议可以多举办师生互动的交流活动。
刘志英老师提出学生专业认同度下降的问题,同时通过与其他学院对比分析提出对课程管理和选课方面的建议。傅征老师对多媒体设备表达了一些看法,表示对投屏的功能不完全了解,对投屏是否能提供师生的互动交流提出了疑问。薛惠元老师也鼓励学生多跟老师互动,不仅是课堂上的讨论,还有课下的实践活动都希望学生积极参与,珍惜每一次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老师发言结束后,每位学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阅读上的疑问。应该读哪些书?怎么读?一些专业书籍相对枯燥,如何克服畏难心理?也表示希望老师能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和系统的读书方法。第二,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够清晰,并表示新生研讨课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对于每个专业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认为所学专业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第三,专业学习的问题。部分课程内容较难,无法适应课程进度;定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对科研至关重要,但学习起来难度大;科研要如何开始着手?学生表示希望老师给予更多引导。第四,师生交流。学生希望与老师进行交流,但在交流内容、交流方式上感到迷茫。围绕这些问题,各位老师耐心解答,同学们也侃侃而谈,逐渐敞开了心扉,为革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最后,由邓大松教授总结发言。邓教授指出本科教育要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系院校协同加强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生积极配合,教与学相结合,共同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流本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座谈研讨会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教师与学生双方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师生作为“教”与“学”的直接践行者,需要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深化对专业的认知,创新教学方法,聚焦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式发展与高质量建设,切实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携手共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通过此次座谈研讨会,师生们针对“教”与“学”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促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为革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推动我系专业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创新化发展,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提供了新思路。